华奥星空

  福清市是福州市辖的一个县级市,简称“融”,雅称“玉融”,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处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和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南翼,素有“文献名邦”之美誉。福建、福州、福清,福清是全国县域唯一的“三福”齐聚之地,被称为“三福之地”。

  福清,名取自“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来会于治所”一语中的“永福”“清源”二词。福清于唐(武后)圣历二年置县,除一度升州外,虽屡易县名,却一直保留着县级单位的建制,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福清是全国著名侨乡,全域面积243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5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11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17个镇,设59个社区,438个行政村,总人口140万。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清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建设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等34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县域经济百强县、综合实力百强县分别跃升至全国第13位和第17位。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福清市(县)委、市(县)政府团结带领海内外玉融儿女,初心如磬、砥砺前行、拼搏奋进、开拓创新、追逐梦想,改变了福清贫穷落后的面貌,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福清速度”和“福清效益”。从不起眼的小县城跃升为全国县域经济13强,福清这座千年古邑崛起于东海之滨,绽放出夺目光彩。

  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国家级生态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示范县,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全国质量立市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全国青少普法教育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这一项项桂冠,是对福清发展印记的最佳注解。

  福清: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11月20日,福清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的荣誉来之不易。2018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县市,全国有250个,经过三年创建,到2020年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只有79个县市,福清是其中之一。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的最高褒奖,是福清的追求与梦想。追梦路上,福清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干群“接力长跑”,全市上下群策群力,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外塑城市之形、内铸城市之魂,一路高歌朝着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福清奋进。

  全国双拥模范城

  融山融水融天下,爱我人民爱我军,福清素有双拥优良传统,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自2003年福清第一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以来,在福清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军政军民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一把手”工程推进双拥工作,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先进典型。

  福清先后四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分别是2003年12月、2012年1月、2016年7月、2020年10月;先后8次获评“福建省双拥模范城”,时间分别是1995年1月、1997年1月、2000年1月、2002年7月、2009年7月、2013年7月、2017年7月、2022年7月。

  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3年1月,中国科协公布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名单。经县级自评、市级审核,省级科协推荐,跨省抽查、专家评议,福清市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称号。

  近年来,在福清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福清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镇街科普“一镇一品”彰显特色,社区科普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科普助力乡村振兴试点村范围逐步铺开,院士工作站、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等创新驱动载体作用逐步凸显。科普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建成了福清市现代科技馆(福建省最大的县级科技馆),创建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家,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1家,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1家,国家级十佳创新融合发展农技协联合会1家。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天宝陂

  2020年,天宝陂成功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福清首张世界级历史文化“金名片”。

  天宝陂位于福清母亲河——龙江的中段,因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而得名。它是闽中历史上最早建成的集引水灌溉、排洪排涝和蓄淡拒咸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蓄淡拒咸水利工程。时至今日,天宝陂依然保存古有的工程布局,其坝轴线呈东西走向布置,灌区涵盖龙江街道、海口镇等地的14个行政村以及东阁华侨农场、三华农业园等,总灌溉面积达1.9万亩。

  传承古人的治水理念、治水精神。2020年,福清启动了龙江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投入67.6亿元,分三年逐步实现全流域水质的综合治理提升,把龙江流域打造成为福清的生态轴、景观轴、发展轴,不断提升天宝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华龙一号

  福清核电5、6 号机组作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被誉为国之重器、国家名片。2022年3月,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迈入世界第一方阵,有力支撑我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跨越。

  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是中核集团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总结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完全具备批量化建设能力,已成为中国为世界贡献的三代核电优选方案。

  华龙一号在采用经工程验证的成熟技术基础上,独创性地采用“177堆芯布置”和“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首堆设备国产化率达88%,还运用了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等先进设计理念,具备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措施、强化的外部事件防护能力和改进的应急响应能力等先进特征,经过充分分析试验和工程验证,充分保证了电厂安全性、经济性和先进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佾舞

  “周礼佾舞”文化源自河洛“六代乐舞”。3000多年前,周公在洛水之滨营建洛邑,开始制礼作乐。他整理并继承了前代遗存的乐舞,统称“六代乐舞”。

  佾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代表之一,全国都有,但福清佾舞还具有两岸文化交流意义。清1893年《频宫礼乐疏》中记载,福州闽县人王元樨任台北府儒学官,佾舞由此传入台北,《大晟乐章》至今仍为两岸佾舞配乐,这也是福清佾舞与众不同的地方。

  近年来,福清和中国台湾文化交流日益深入和频繁。福清于2012年7月成立立达孔学会,致力于两岸孔学文化的薪火相传。2012年7月,中国台湾佾舞传承人专程来融讲解、传授“周礼·佾舞”学科理论和术科技能的规范动作,振兴了两岸佾舞礼乐一脉相承和深度融合。

  如今,福清不仅获得佾舞教材——明代《頖宫礼乐疏》影印本,还完整传承了中华传统最纯正典雅的佾舞学科理论与术科技能,成为大陆地区唯一依据明代《頖宫礼乐疏》恢复和振兴传承“周礼佾舞”的城市。2020年12月,佾舞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