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征文 -> 正文

[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征文作品展示]宅家的日子

2020-04-29 09:23未知

  自古春节期间充满着忧虑、兴奋、浪漫、忙碌的成份,然而,2020年的春节却达到了统一地消停与不安。

  大年初一,县城的公交正常运行,我吃罢饺子乘一路车进城到中心广场去转悠。广场上人不多也不算少,大人小孩们都穿着新衣,干啥的都有,给孩子买玩具,跟熟人打招呼,互致问候等,但脸上都不是那么十分高兴和愉快。也许是在电视上或者在微信里已经得知武汉有了新冠状病毒传染的消息所致,反正大家都不像以往过年那样谈笑风生,轻松快乐。

  正月初二即元月26日,公交车停发,我所住的小区门口已经有戴红袖章的人员值班了。无论是谁一律不准出进,特别是外面的人绝不准进来,小区住的人确有急事需要出去必须戴口罩,还要严格量体温登记。

  浏览微信好友和朋友圈,已知乡下村口和城里社区都设了劝返点。打开电视便知全国各地防疫情都分别进入了一级或二级响应状态。家住交通枢纽近旁,往日的车水马龙销声匿迹,摩托车和行人也不见了踪影,宽阔的双向六车道高速连接线静得出奇。隔窗望去,俨然似同夏日独自走进收过麦子的田间,除了地垅埝畔灌木丛中蟋蟀鸣叫外,就是一地的麦茬,令人不只是失落,简直是无可名状的伤感。

  每年春节过后的半个月内,都是走亲访友,相互串门阶段,然而,今年却因抗击新冠肺炎禁足,省去了许多。年前置办的年货特多,还有为走亲戚看朋友准备的礼品送不出去;跑银行兑换的新钱,长辈给不了晚辈,孩子们也少得了不少压岁钱。走亲访友在当年那可是出于真心实情,如今人生观已被价值观所代替,即便是至亲每年见面不知多少回,之间来往像“君子之交” 清淡如水,逢年过节登门只是走个过程表示没忘而已。更有甚者,相互之间因经济发生纠纷而反目成仇,已经没有了亲情而言。于是乎,今年春节为抗疫情宅在家里,也正好省去了那些不必要的虚伪形式。

  左邻右舍相互不再邀请来家,双方都抱着怕对方“嫌弃”的心理“老死不相往来”。居家每天最多的是用微信与亲友视频,互致问候。再就是通过朋友圈了解当地的抗疫情况,关注中央电视台和湖北电视台滚动播报主战场—武汉及全国的战疫情形势。这是大多数人响应党的号召“不外出就是抗疫情”的表现。还有一部分人昼夜值班在劝返点,旨在控制疫情传播。此外大批觉悟高的党员、志愿者和干部群众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武汉。全国县级以上医院组成医疗队纷纷开赴第一线,乡宁县医院抽调五名白衣战士逆行武汉参加救治……在电脑上浏览各大网站,有关抗击疫情的文章和诗作每天几乎都是满载。乡宁的老体协组织,抽出几十名健身队员负责各大社区劝返点的值班守岗,还每晚开展微信演唱会很是热闹。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在家呆不住,急得往外跑。

  禁足宅家实际只有两三周左右,窗外的路上车辆渐渐地多了起来,人们戴着口罩出门量体温登记也开始外出,进超市、机关单位没有口罩是不许涉足的。尽管如此还是有人说急得呆不住,可是有人说,你知足吧,千百年来哪有穿着新衣服、吃着好饭菜不走亲戚串门能“休息”呢?倒也是,疫情发生并不耽误农业,因为那时还是天寒地冻,等到疫情被消灭,正好赶上春耕生产,结果正是如此。这都是党中央决策英明,领导全国人民采取最得力的措施,不失时机地战胜了新冠肺炎。

  然而,最叫苦的是,春节期间准备大赚钱财的饭店经营者们,年前就购置大量的年夜饭食材,一场疫情全部取消,关门打烊。还有就是,有学生的家庭,每天家长在家网上和孩子一同听老师讲课,除准备高考的高三走进学校外,所有的家长都是陪读者。因此,对家长的知识提高也起着重要作用。

  戴口罩已成为国人的习惯了,街头上每个人都是“蒙面”而行。公交车于三月下旬正式恢复通行,但是最后一排座位不准坐人,且只能坐不能站立,人数不能超过座位。当然有座位的乘客必须戴口罩、量体温、登记姓名和手机号及下车站名。这将意味着“宅家”已告结束,尤其从电视上看到武汉及全国新冠肺炎新增为零,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又看到援汉的医疗队纷纷撤离,将标志着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已经是春意盎然,艳阳高照的“净土”。只是,世界不少国家疫情还在蔓延……

  (作者:崔泽波)

(责任编辑:徐敏)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