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征文 -> 正文

[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征文作品展示]疫情下的爱恨情仇

2020-05-19 15:54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爱

  防控疫情,小区都实行封闭管理。付波一连宅在家里好几天憋得慌,就总站在自家阳台上看楼下风景。

  说看风景,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昔日熙熙攘攘的繁华大街和热闹小区现在都空荡荡的几乎看不到人。只看到一连好几天,楼下小区都有几个穿黄背心的志愿者挨家挨户居民给住户家里送网上订购急需的食品蔬菜和日用品。

  小区突然封闭管理,让许多人家猝不及防,很快就“弹尽粮绝”断了米面油菜。情况反映到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立刻区政府那里组织到足够的一批食品。可是怎么送到分散的居民家中去,又成了难题。恰在这时,一批假期滞留学校的大学生报名当志愿者,每天义务给居民送生活必需品、给医院送医疗物资。付波注意到其中一个穿黄背心标志服的小个子志愿者每次都专拣大包挺沉的米面扛,也顶数他跑得最勤最欢。这天黄背心小个子实在是太累了,付波眼看着他扛着一袋大米顶不住了,身子就那么轰然被肩上的大米袋压倒在小区的路边。

  四周寂静无人,黄背心小个子就那么静静地躺在地上。也就过去了十几秒钟的时间,却似乎过了很久很久,付波意识到什么,立刻拨通了120电话,然后不顾隔离禁令,打开门冲下楼去,直奔黄背心小个子跟前。

  120救护车很快开进小区,小个子被抬进救护车时醒过来了,指着掉在地上的米袋子,直望着付波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

  付波立刻明白了,便说:“你赶快去医院吧,大米你别管了,只告诉我送到谁家,我一定替你送到。”

  小个子使劲地说出楼门号,然后脱下黄背心给付波,说:“穿上这个,不然进不了楼。”

  付波把米袋扛到这家门口,开门的是一对年老的夫妻,惊讶地问:“你们换人了?这几天一直帮我们送东西的那个小军呢?”

  付波知道老人问的是黄背心小个子,但他不忍心告诉老人实话说小个子累病了,便轻描淡写地说:“哦,小军今天在给别人家送吃的呢,今后您老需要什么,我来送。”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热心帮助,我们老俩可真是要困死在这屋里了!谢谢,谢谢!”

  老人忙不迭地连声道谢,付波放下挺沉的米袋已经下楼又去给另一家送东西去了。老人还在称赞他们:“这些年轻孩子,真有爱心!”

  两个老人平常很注重锻炼身体,每天坚持散步走路已经成为习惯。可是因为疫情老人困在家里已经有好几天没出门了。这天付波替小军送来大米,吃饭不愁了,老人心情一下子大好起来,老伴突然想起一个主意:“我们遵守政府规定不外出,但是锻炼身体却不能停。不能外出,何不如下到地下车库去走走也好哇!”

  说走就走,两个老人乘电梯下到B2层地下车库绕圈走路,待走近地库一个角落时,他们隐约听到有小孩断断续续的哭声。老伴有点胆怯,说:“咱们还是别走了,回去吧。”

  老头胆大,说:“怕什么?不就是小孩子吗?又不是狼叫。走,去看看。”

  老头拉着老伴的手寻着哭声走到地下车库不为人车常去的一个角落处,一下被眼前看到的惊住了。只见角落停放着的一辆外地牌照的小车旁的车位上铺着地铺,地铺上坐着一对母女,女孩正哭着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我想回家!”

  见到两个老人来到面前,那位年轻的妈妈下意识地拢拢蓬乱的头发,却掩饰不住满脸憔悴地样子,很不好意思地问两个老人:“对不起,是不是占了你们的车位,你们要用吗?”

  老人看到打扰到他们,忙解释说:“不是,不是。”但又疑惑,“你们怎么不回家,就在这地方睡吗?

  年轻的妈妈立刻眼泪汪汪,将女孩搂在怀里带着哭腔说:“我们本来是要回老家去的,开车下高速公路,说到武汉市里拐个弯看看就走,结果遇到封城出不去,就困在这儿了。还好刚开始那几天还有商店开门,就买了被褥打地铺,不然车里两个人睡不开。”

  两个老人听了唏嘘不已。老伴跟老头小声说了几句,老头立刻不住地点头。老伴跟年轻妈妈说:“要不这样吧,你们娘俩到我们家去住吧。”

  年轻妈妈脸上露出意外的惊喜:“真的可以吗?不麻烦你们吗?”

  “不麻烦,不麻烦!”

  “哎呀,叔叔阿姨太有爱心了!我们其实去洗个澡就可以了。不方便的话,我们还回来住。”

  “没关系的,就住我们家吧。我们孩子们都不在身边,你们去了,正好也是个伴儿呢。”

  年轻妈妈赶紧一股脑儿地将地铺卷起,准备带上。老人说不用带了,家里什么都有。于是年轻妈妈安静搀扶着奶奶,爷爷拉着小女孩小莹,四个人一起乘电梯上楼回家去了。

  热干面是武汉人早餐的首选,武汉人对热干面的喜爱,已经超越了餐食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安静开车快到武汉时,就是想起了多年前在武汉吃过的热干面,这也成了她决定下高速绕道进武汉的原因之一。

  住进爷爷奶奶家里,偶而有一天小莹听爷爷跟奶奶说了句:“好想吃热干面了。”女孩就跟爷爷奶奶说:“我妈就是说带我来吃热干面的。”

  爷爷说:“从外地来武汉玩的,不吃碗热干面就等于没来过武汉呢!”

  小莹好奇地问爷爷:“热干面真得很好吃吗?”

  爷爷说:“那当然!热干面要把面条煮熟,先过冷,再过油,然后浇上色拉油、香油、芝麻酱、细香葱、大蒜子、萝卜丁、酸豆角、卤水汁、生抽好多种配料调料,面条色黄油润,纤细爽滑,香而鲜美,还有筋道,很有嚼头。有的老字号配料还是祖传秘方呢!”

  于是,小莹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去吃热干面那?”

  爷爷说:“走吧,小莹,爷爷带你去吃热干面,爷爷也想吃了。”

  年轻妈妈安静说:“爷爷您还是在家吧,我开车上街去买回来,咱们在家一起吃。”

  小区虽说是封闭管理,但初期管理还是不规范,只要出门在门岗那里拿一张出门条就可以出小区了,回来时交回出门条,就可以保证只有从小区出去的才能进来,外人进不了小区。

  安静从门岗那里拿到出门条,就开车上街了。可是出乎她意料的是,往日熙熙攘攘的热闹大街,如今就像一座空城一样车辆稀少,行人寥寥。一连走了好几条街,终于看到有家餐馆还开着门,而且门上餐饮品种的招牌上就写着就有热干面。

  安静在路边停好车,推门进到餐馆就闻到热干面的香气诱人。她看到餐桌上摆满了一盒盒刚出锅调好的热干面,就跟老板说买8份热干面。

  “不卖!”老板很干脆地一口回绝,顾不上跟安静多解释,着急地掏出手机拨打电话。“什么?车抛锚了?来不了了?这可咋办,医院的人等着吃饭呢!”

  安静一旁听明白了,餐馆是给医院医护人员做的热干面,等着用车送餐呢,可是车坏在路上了。于是安静上前正要跟老板说话,老板烦躁地连声说:“不卖,不卖,跟你说了就是不卖!”

  “我不买了,我是想帮你送餐去。”

  安静说话声音很轻,但还是把餐馆老板震惊到了,问:“你?这么多,拿得了吗?好远呢!”

  “我有车,就在门外停着,我们赶快,趁热。”

  “别急,怎么收费?”

  “收什么费?免费!”

  “为什么?”

  “医护人员没明没夜地抢救病人,您热心为医护人员做饭送餐,我还是武汉人热心救助的呢!我帮忙送个餐,还能收费?”

  “那,我先替医护人员谢谢你了。”

  “别耽搁了,赶快。我去把车开到门口。”

  几百盒热干面很快装得后备厢、后车座满满都是。安静开启导航,临开车了,忽然想起来跟老板说:“我可只管送,结算你自己跟医院结。”

  老板说:“结什么算?外省的医疗队支援武汉,救助病人。听说他们想吃武汉热干面了,武汉人还能跟他们要钱?我这也是免费送呢!您送了还回我这儿来,我给您重新做8份热干面,免费!”

  安静激动得顿时泪崩。

  自称是“吃货”的护士小林终于吃到号称中国五大面条之一并且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汉热干面,她好好好开心呀!

  小林最爱吃面条,还在大学的时候,她的一个来自武汉的同学跟她争执过到底是武汉热干面好吃,还是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四川担担面、山西刀削面好吃,因为学校周边没有热干面作比较,这场争执竟然成为始终未了的悬案。这次小林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来到武汉,其中就有一个想法:什么时候能美美地吃上一顿热干面,跟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四川担担面、山西刀削面比比到底有多好吃?小林的这个想法无意在被正给医疗队送餐的张老板听到了,说:“这太好办了,明天就让你们每人都吃上最正宗的武汉热干面。”

  看到大家吃得真香,张老板和一起来送餐的安静也非常开心。小林问:“还有没有了?再给我一盒。”

  张老板挺豪爽说:“有,管够,明天想吃了还送。”

  小林连忙解释说:“我饱了,我是给病房一个病人送去。”

  “一盒够吗?多带几盒。武汉人就好这一口呢!”

  “够了,谢谢!他是我老乡,我让他也尝尝正宗的武汉热干面。他今天就要出院了。”

  小林的这个老乡是大学生志愿者小军。那天120送他到医院,很快就确诊为新冠病毒肺炎住院隔离治疗,恰好又遇上老家来的援鄂医疗队,还认识了漂亮的女护士小林,免疫力因心情愉悦而大增,经过十多天的精心治疗护理,小军身体恢复得很快,连续三天核酸检测都为阴性,符合新冠病毒肺炎治愈出院标准,已经办理好出院手续就要出院了。

  可是他迟迟未走,其实是在等一个人----护士小林。小军见到小林拿着一盒热干面来送他,还一再说真得挺好吃的,让他赶快趁热吃了再走。

  小军听小林这么说,开心地笑了,一边吃着热干面,一边跟小林介绍说:“今天我出院,等你再出院……”

  “什么,等我出院?”

  “是啊,你出院和我出院不一样呢!我是病人治愈出院,你是结束援助医疗任务胜利出院。”

  “呵呵,吓我一跳!还以为你想让我也住院呢。”

  “哪能呐?等你完成任务,我带你好好转转武昌户部巷、黄陂好吃街、汉口吉庆街,满街尽是好吃的,有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顺香居的烧麦、福庆和的牛肉豆丝、糯米包油条、小桃园的煨汤、田启恒的糊汤粉、谢荣德的面窝,我带你一家一家吃个遍。”

  “好啊,好啊!说的我现在就想吃了。”

  正说着,小林的手机响起,是护士长打来电话说:“有个重症患者急需输入治愈者血清,你把出院病人登记薄拿来,我们分头联系志愿献血者……”

  小林挂了电话,不等小林告辞,小军就急着问小林:“你们要治愈病人血清?”

  “是的,已经康复的患者血清里有抗体,可以用于治疗感染病毒的重症患者。你走吧,我不送你了。”

  “我不走了。”

  “怎么,还有什么事吗?”

  小军挽起胳膊,跟小林说:“先别联系其他治愈者了,抽我的。”

  奇迹终于发生了。

  自从小军含有抗体的血清输入到重症患者付波身上,付波的身体日见好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付波正是志愿者小军患病倒下那天跟小军有了近距离接触不幸感染上新冠病毒肺炎的。病毒在他身上潜伏了十多天,终究还是按捺不住地爆发了,付波很快被送到医院抢救。从不小心感染患病,到医生极力抢救,终于治愈出院,从开始恐慌恐惧,到冷静坦然,对战胜病魔增强百倍信心,付波感到好像经过了一次生死轮回,更加感到健康的重要,生命的珍贵。尤其亲身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还有输给他抗体血清的治愈者,他还一直不知道他的姓名呢!爱心他们之间就这么传递着,你传给他,他传给我,已经深深地注入付波的心里。这人间大爱的无私奉献,在患难时期更显得难能可贵。

  这天,付波终于达到了新冠病毒肺炎治愈出院标准,又回到了住宅小区回到家。晚上,他站在自家阳台向远处望去,城市依然灯火辉煌,充满了盎然生机。付波感到心里已经压抑太久太久的一股情绪突然不由得就要爆发出来,于是他对着月亮、对着星光,对着这座英雄城市夜空里的万家灯火大声地唱了起来: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立刻,付波的歌声传到对面楼的阳台,再由对面楼的阳台传到周边楼的阳台,歌声越传越远,整个英雄城市都此起彼伏地应和着:

  “我最亲爱的祖国,

  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

  和我诉说……”

  恨

  这几天嘉苑社区A单元网格的二十多户居民对网格员何燕恨死了。

  为了防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嘉苑社区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开始实行全封闭管理。封闭管理的当天,负责A单元网格管理的社区网格员何燕就挨家挨户地上门给大家办理出入证,宣传封闭管理的有关规定,请居民朋友理解支持他们的工作,没事都宅在家里,不要外出,就是在为疫情防控做贡献了。如果谁家实在需要出去购买生活必需用品,要凭实名制出入证出入,特别是记着一定要戴口罩,注意自我保护,回家后一定要洗手,等等。

  办完出入证,何燕给每家发了一包一次性口罩和一瓶消毒液。可是第二天,还没等大家把口罩打开用,何燕就又上门来挨家挨户地跟大家要收回昨天刚刚发给大家的口罩。说实话,口罩并非家庭生活必备品。面对疫情突然来袭,许多人家确实都缺口罩,而且附近几家药店听说口罩立刻就被抢购断了货。网上流行一个段子说:本以为猪肉是最抢手的年货,万万没想到猪肉居然败给了口罩,而口罩也万万没想到它居然成了最抢手的年货。现在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口罩,而没有口罩就出不了门,办不了事。口罩现在不但是家家户户的必须品,而且还是稀缺品。何燕你既然已经发给大家了,现在又来要回,你说可恨不可恨!

  于是,当何燕上门来刚一张嘴要口罩,大家就七嘴八舌冷嘲热讽起何燕来:

  “怎么?给了人的东西,还能再要回去?这叫什么事?”

  “给就给了,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怎么能再跟人要呢?”

  “是不是要拿回去卖去,这会儿倒是能卖个好价钱呢?”

  “哦,是嫌我们没给钱白拿了吧?多少钱大爷给你,不差钱!”

  何燕听了急忙跟大家解释:“不是钱的事,真的不是钱的事!”

  “不是钱的事,谁信呀?”

  “跟钱没关系,那就别要了,干嘛又要?”

  有的不想给,干脆说:“口罩已经打开用了,没有了!”

  一听说口罩已经打开用了,何燕更着急了,急得都带着哭腔了:“别用,别用,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千万别用!”

  “不用,难道让我们供着,上面写上是你何燕送的!永远记着你的好?”

  也有人一气之下干脆将口罩和消毒液都扔还给何燕,重重地关上门懒得再费话。

  最后何燕悻悻地从地上拣起一两包还回的口罩,将消毒液还放在人家门口,回去了。一连几天何燕再没在社区露面。

  又过了几天,新来的网格员小雪挨家挨户上门来给大家送口罩,还特意叮嘱说:“上次何燕送大家的口罩可千万别用啊!何燕上次不小心在网上买的是假货,她还不好意思跟大家说买了假货,还请大家多多谅解。这是何燕新买来的合格产品送大家,说是对她上次过错的补偿。”

  “啊!”大家顿时无语了。过会儿,有人小声地问:“何燕她人呢?”

  小雪说:“她呀,自己舍不得扔了假口罩,她不让大家戴自已戴,结果就是戴了假口罩才被感染疑似了,现在正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呢。不过她让我跟大伙说,没事,别惦记着她。等隔离观察结束,她还来为大家服务。”

  这下,再也没人恨何燕了。还真有人把何燕第一次送的口罩“供”起来,上面写着:“留此证据,将来算账。黑心骗子,我恨死你!”

  情

  海涛和洪霞是医科大学校友,在校就是出双入对惹人羡的一对情侣。两个人是通过校园网络认识的。海涛学医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武汉一家医院当了内科医生。洪霞学护理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长沙一家医院当了护士。两个人的恋情经历了“见光死”和“离校断”的考验,现在即使异地恋,然而怀春情不断,相别更思恋。本来相约庚子春节洪霞要来武汉和海涛举办完婚大礼,可是谁知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将两个人的结婚计划一下子打乱,不但不能举行婚礼,甚至连相见也不能。两个人分隔两地,又是只能靠网络联系了。

  海涛开玩笑跟洪霞说:“我们从网上相识、相知到相爱,现在又重新回到网上相约、相通还相爱,整个一个轮回又回到了起点。”

  洪霞忽然若有所指地跟海涛说:“我们来玩个游戏!”

  海涛不解地问:“玩游戏!什么游戏?”

  洪霞一本正经地跟海涛说:“还记得咱们一起看过的一个日本爱情片,男女一号要分别两个月不见面……”

  海涛接着洪霞的话说:“当然记得,老片子《生死恋》,你最喜欢的栗原小卷演女一号。他们相约分别的两个月里只写信,不打电话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只为了更加增加重逢时的喜悦。”

  “对呀,对呀,我们从现在开始,也不打电话,不视频聊天,只互相微信,只等重逢那天……”

  “当然可以,一千个赞成,一万个同意,就这么定了!”不等洪霞把话说完,海涛立刻就表示同意,爽快地没有一丝犹豫,让人怀疑这其实正是他的预谋,洪霞的提议不过是正中下怀。不过,当时洪霞没想到那么多,听到海涛同意,她也挺高兴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两个人的微信聊天记录就跟例行公事一样乏善可陈。

  “在吗?”

  “在呢!”

  “吃了吗?”

  “吃过了”

  “干嘛呢?”

  “也没干嘛,就是日常工作。”

  “武汉疫情那么严重,你在医院危险吗?”

  “我没事,我们不是定点医院,安全着呢,你就放心吧!”

  “真没事吗?”

  “真没事!”

  “那你发视频让我看看。”

  “你不是说不视频吗?怎么又想要视频了。”

  “嗯----我想你了!”

  “我也是。对了,你们医院有来援助武汉医疗队的吗?”

  “有呢!不过,我没去。”

  “就是,千万别来,来了真的挺危险的。”

  “你给我说实话,你那儿危险不?”

  “我真的没事,给你说了我这儿不是定点医院。”

  “哦,那我就放心了,不过你还是要多注意呢。”

  “你也是,疫情当前,多注意防护。”

  “我想你了!么么哒!”

  “我也想你!么么哒!”

  ……

  这天,洪霞正在重症监护室值班,护士长忽然叫她:“洪霞快来接病人,从定点医院刚刚转来一个武汉医生同行,你来重点护理,一定要保证他健康恢复!”

  “是,坚决完成任务!”

  正说着,病人已经送进重症监护室,洪霞上前去迎接病人,刚刚上前还离病人三两步的地方,洪霞突然怔住了!只见躺在担架车上的病人全身包裹在洁白被子里,脸上戴着一只大口罩,只露出的两只眼睛。而担架车上的病人也刚刚睁开眼睛,看到眼前的护士被全身防护服严密包裹着,同样只露出一双眼睛。双方看不到任何身体面部特征,仅仅四目相对的那一瞬间,洪霞和重症病人就已经从彼此太熟悉的那双明亮会说话的眼睛,一眼便认出对方正是他(她)的那个她(他)!

  “怎么是你?”

  “怎么是你!”

  此刻,两个人的惊喜而又非常意外的目光里充满了太多太多的疑问:

  “你不是没有去定点医院吗,怎么会感染?”

  “你不是没有参加援鄂医疗队吗,怎么会在这儿?”

  所有的疑问都不需要回答,他(她)立刻就读懂了她(他)的全部心声:

  “我是怕你为我担心,才有意瞒着你的啊!结果你还是……”

  两个人顿时泪如泉涌。

  一旁的护士长看到病人姓名牌上写着“海涛”的名字,立刻全都明白了。她上前轻声对洪霞说:“别担心,一切总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去歇会儿,让我来!”

  可是洪霞的手和海涛的手已经紧紧拉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了。

  仇

  异地恋如今已是年轻人最难维系的情感了,更何况异地婚就更加易生多变。

  志强和文慧就是异地婚,两个人都是独生子女,志强跟自己父母在H城,工作也在H城;文慧跟自己父母在G市,工作也在G市。两地虽然都有他们的独立住房,可两个人聚少离多,更多的时候还是两个人各住各的。结婚还没过7年之痒,两个人就因为异地而相互猜疑、斗嘴、争吵、翻脸,直到反目为仇,从亲密无间的爱人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文慧强烈要求志强在2020年春节前把这离婚这事了结了,她要过一个轻轻松松、无忧无虑的春节。

  志强坚决反对,责问文慧是不是要再婚,干嘛那么着急?离婚的事等2020年春节过后再办,他不想让父母过春节还为儿女操心担忧、难受犯愁。

  “不行!就是不行!”“快刀斩乱麻,少那么拖泥带水婆婆妈妈的,你是爷们儿吗?”“我跟你一天也呆不下去了。”文慧在微信里一直这么着急地在催。

  “你以为我不急着离,我还想跟你拖着赖着?”“快过春节了,我不想让父母为我的事着急上火。”“结婚都快7年了,还在乎多这么几天吗?反正早都没呆在一起了,跟离了有什么区别?”志强在微信里就这么一直拖着。

  “离婚协议你签字了吗?”

  “光签字管什么用?还不得两个人一起去民政局才能离呐?”

  “那你过来,我们一起去G市民政局。”

  “凭什么我过去,要离你来H城,H城也有民政局。”

  “来就来,我看你还有什么借口,还能拖到什么时候?”

  两个人还在微信里斗着,志强家的门从外面用钥匙打开了,走进屋的是文慧。

  志强惊住了:“怎么,居然是你!”

  文慧反问道:“怎么,不能是我?”

  志强在政府部门工作,他知道内情,说:“这个时候你怎么能来呀!”

  文慧却还蒙在鼓里,反问:“这个时候我怎么就不能来?”

  志强真有点急了:“你来了,就走不了了!”

  文慧反而不急了:“你放心,我不会赖在你这儿不走的!我们现在就去民政局把离婚证领了,我立马就走。”

  志强反唇相讥:“你以为我还想留你,你自己看!”

  说着,志强打开客厅电视,新闻节目正在滚动播出政府紧急通告:“为防控疫情传播,从今天零时起,全城外出通道实施封闭……”

  志强说,“你怎么进城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肯定出不了城了。”

  “啊!”文慧这才大吃一惊,但还是竭力掩饰自己的窘境。

  志强继续说:“政府机关春节假期停止业务办理,但是机关干部不休假,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你想要的那个什么证,现在肯定是办不了了。”

  文慧没有理睬志强,默默地拉开门,出去了。志强追问:“你去哪儿?”文慧没有理他。

  直到夜晚,文慧再次拿钥匙打开志强的家门进来。志强见到文慧说:“我就知道你还会来的。怎么样?现在外面找不到还开业的宾馆酒店了吧?也没有还可以吃饭的餐厅饭馆了吧?没关系,只要离婚证还没办,你就还可以在这儿住。卧室大床是你的了,客厅沙发是我的。谁让我是男的呢!厨房电饭锅里还有饭,热的,想吃就吃吧,但事先声明,可不是我有意给你留的。”

  文慧默不作声,自己泡了包方便面,吃完进到卧室反锁了门。

  接下来一个周的时间,视若如仇的志强和文慧一直处于“冷战”状态,其实是两个人根本就没机会“热战”。每天一大早,志强就出门到疫情防控一线,投入到成千上万吨医疗和生活物资的接收、登记、存储、转运、发放等工作中,每天都很晚回来,跟文慧根本就说不上一句话。

  刚开始几天,志强晚上回来,屋里冰锅冷灶的,志强倒头就睡。再后来几天,锅里有了文慧有意给他留的热饭热菜。再后来,志强睡的沙发上摆放着志强干净的换洗衣服。但是,志强还是早出晚归,两个人还是无话可说。

  文慧整天封闭在家没事,见志强屋里一片脏、乱、差,自己呆在屋里也很不舒服,便不由得动手帮他收拾收拾。这一动手收拾就没了个完,直到连文慧都看不出还有什么活可干的了。

  这天情况有点特殊,机关强制性地安排志强早点回家轮休半天。回家路过专门的副食供应点,志强想起来把两个人一个星期的肉菜奶蛋都买足了。回到家里,他这才惊讶地发现屋里变了,变得整齐干净了,往日单身男的屋子有了点女主的味了。

  志强客气几句,说:“辛苦你了,谢谢啊!”

  文慧还是嘴硬,说:“谢我干嘛?我还在这儿住呢,又不是给你收拾的。”

  志强笑笑,说:“那好!我买回来这些肉呀、菜呀、这么多好吃的,可也不是给你买的哦!”

  文慧根本不搭理志强的岔儿,下厨去做好饭菜摆上桌。志强从碗柜里拿出两副碗筷,先盛上一碗饭摆在文慧面前,再盛一碗饭自己端着就要吃。文慧却放下碗筷哭出声来。志强明知故问:“这又是怎么啦?没带饭费是咋的?先欠着,不急着跟你要。等疫情过了再还不迟……”

  “王志强,你王八蛋!”

  “怎么啦你?疯了吧?”

  “我问你,你为什么要跟我闹离婚?”

  “不是你先提出来的吗?”

  “我那是气话,试探你的气话!”

  “我是顺从你的心意,不想让你受委屈!”

  文慧已经泣不成声,志强默默地走到她身边递上一块热毛巾。文慧就势环抱着志强的腰,把脸靠在他身上,志强就势用热毛巾给文慧擦泪,用手轻轻摩挲她的长发。

  文慧关切地问:“你这些天在抗击疫情一线累不累?”

  志强体谅地答:“你这几天一个人在家收拾屋子烦不烦?”

  文慧感慨地说:“电视台报道你们在疫情一线的工作,还有记者两次采访你的事迹,重播了好几次,我都看了。我为你高兴!”

  志强谦虚地说:“谢谢!这里面也有你的默默支持,我也都感受到了。”

  文慧有点内疚说:“我其实应该理解你,信任你,支持你!”

  志强也在自责说:“我也应该跟你多沟通,多交流,多给你一些安全感!”

  文慧不好意思地说:“我脾气不好,你不怪我吧?”

  志强故意装糊涂说:“我忘性大,什么都不记得了。”

  说着,文慧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来,志强看到了那是他和文慧都已经签过字的离婚协议书,志强说:“还记着这事呐?等疫情过后我们就去民政局办。”

  “谁说要办了?”文慧说着就将那纸协议撕了,先竖着撕成一条一条,再横着撕成一块一块,然后朝天花板上一撒,纸片像雪花一样洋洋洒洒飘落下来,落在两个人的身上。文慧抬起头望着志强问:“你说,这像不像我们结婚那天洒落的花瓣,多好,多美!”

  志强感动了,他想起了鲁迅的著名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于是,志强将文慧紧紧地拥在怀里,用嘴堵住了文慧的唇。

  (作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 李康平)

(责任编辑:徐敏)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