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征文作品展示]广播操:宅家的“必修课”
2020-05-21 11:48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庚子新春,一场举世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封城”“宅家”“隔离”,不外出、不聚集、不扎堆,就是个人对抗击疫情作出的小小贡献。
从正月初三开始,足足一个月,我足不出户,甚至连本小区的楼也没下。关注微信朋友圈,看书写字,唯一的健身活动,就是在家做广播操了。
说来真是惭愧,一辈子从不敢参加竞技体育的我,如果硬要勉强找些我与体育、健身搭界的事,便是广播操了。我这一做,60年过去,人也进入了老年。
不过,少小学校读书时做操,从来就没认真做过,敷衍应付而已。以后当了老师,天天领着学生们做操,也从未见孩子们认真做过。实在的,只要稍微放任一点,孩子们每天总会一身泥巴、一身臭汗,“蹀羊蹀”“打店”“打游击”“捉迷藏”,整日冲冲打打,没一时消闲,没一时不在运动。即使走路,也没见他们正经过,连蹦带跳、追追赶赶。就想,这种广播操于孩子们,实在运动量太小了。
以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除了田里劳作得实在伸不直腰,或者熬夜得第二天实在起不了床时,不再做操。只要早上能够早起,或有一块能伸胳膊踢腿的地方,总要走出户外,迎着晨光,那么“伸伸手、弯弯腰”的一阵折腾。
我的做操体会是,我心中默数口令,第一遍权当预备动作,随意一点,动作不一定到位,只当热身。第二遍就认真一点,尽可能动作到位。两遍广播操下来,自我感觉好极了。有时站在高楼阳台,轻风拂过,真有吐纳天地风云精华的感觉。做得认真时,稍用力,微出汗,气小喘,全身骨骼关节格格有声,全部运动到了。如果此时意犹未尽,再举几次哑铃,做几个俯卧撑,意在加强些力度。如此下来,整天都有一个好感觉。
这么一做,就断断续续有60年了。多年前,街上流行“鸡血疗法”“喝红茶菌”、呼啦圈,一拨又一拨,我不为所动,依然是传统的广播操。看公园里有的人又哭又笑、身子乱抖、说是什么气功,就觉得有趣,但自己从不敢去试。现在广场舞多被大妈们占领,也就散步时作为风景看看。
不知从何时开始,广播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忙碌的上班族们,上班以车代步,上楼有电梯,长时间伏案劳作和紧张的生活,让很多人忽略了健身,不属于“亚健康”行列的上班族算得上稀有动物了。
这种“伸伸手,弯弯腰”的广播操,从在学校时做起,对于我这个不爱运动的人来说,也是我除了走路、散步外的唯一运动。想不到,这项运动竟然陪伴我坚持了60年。特别是在抗击疫情宅家期间,更是我每日不少的功课。一日3次,每次两遍,坚持不懈,乐此不疲。
早上起来,傍晚饭前或者睡觉前,随便在家找到一块能伸胳膊踢腿的地方,就可以做操了。偶尔爬上阳台,看看远处风景,呼吸新鲜空气,机械式地那么“伸伸手、弯弯腰”的一阵折腾。
过去早上醒来,听喇叭,第一个响声,就是广播操的韵律了。现在久违了。如今提倡全民健身运动,就想,这广播操当初设计时,专家们总是最科学地考虑到了人们的全身活动部位、运动量以及老少咸宜的特点。因此,还是希望机关、学校、社区,每天早晚、工间重放广播操的音乐,有条件的,请体育老师教一教。早晨傍晚,上班休憩时,做一做广播操,肯定会有一批追随者的。
整日伏案劳作,特别是夜里书写累了,电脑敲累了,做一做操,全身关节都响,真是畅快极了。
我这一辈子,只要还有些精神,还有些劲,早晚各做几次广播操,做定了,它怕是要陪伴我一世了。一位朋友说:“我现在很积极地在参与,之前已经很多年没有做过广播体操了,现在重新开始,仿佛又找到了年轻时的感觉。”
(作者:福建省龙岩市老科协常务理事 詹鄞森)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