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征文作品展示]小小说《人间四月尽芳芬——抗疫英雄乔松回家记》
2020-06-02 11:53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暮春时节,(阳历四月十八号)一个细雨濛濛的早晨,我随同村支书陈有道,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看望我们陈乔村九五后赴武汉抗疫前线归来探家的青年护师乔松。
村子里道路两旁新植的法桐,列兵似的整齐划一,挺拔威武,吐露新枝,蓬蓬勃勃;小巷里的高杆冬青,低矮桧柏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各种花木竞相绽放,芳香四溢;村委会大院里高大的国槐、毛白杨,如伞如盖,遮天蔽日,在雨中迎风摇曳,似乎他们也都是在为这位年轻的抗疫战士致礼。
踏进乔家的大门,典型的农家四合院里一位个子高挑,四方脸,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长的精干利落的小伙子,笑吟吟地迎接着我们,他的母亲介绍说这就是乔松。尽管仍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还是情不自禁地握住了手。就在握手的一刹那,我不仅从他稚嫩的脸上和烔烔有神的眼睛里看到了他的果敢与坚毅,而且他那钳子般宽厚的大手是那样刚劲有力,浑身透发着青春的气息。望着眼前这位翩翩少年,我有点激动,一股暖流通遍了全身。至此,我才相信这就是我苦苦等待了许多天,企盼已久、急切见到,而今天终于见到了的我心目中的抗疫英雄。
我最早知道乔松,是村支书陈有道告诉我,他从山西卫视新闻节目里,看到报道有关九五后青年护师乔松在武汉抗疫前线的感人事迹。之前,他的家人守口如瓶,从未透露过乔松的一丁点信息。等这个消息不径而走,传遍了整个村子的时候,全村一千八百口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为陈乔村出了一位抗疫英雄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满村的人也都多了一份浓浓的牵挂。尤其是乔松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都在日夜为乔松捏着一把汗,他的母亲还时不时地抹一把眼泪,儿行千里母担忧啊!然而,乔松不时从武汉抗疫前线传来的胜利消息,令人振奋,报来了平安,也就慢慢消除了父母的疑虑。再后来,听他的父母讲,乔松已完成抗疫任务后,从武汉回到了省城太原,正在进行为期十四天的隔离,结束后便要回家看望父母。
得知这个消息后,村干部便商量张罗着准备组织村里人张灯结彩、敲锣打鼓,为乔松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以表达父老乡亲们对抗疫英雄的敬畏之心。然而,当他的父母电话告诉他村委的意图后,这个九五后的青年人却婉言谢绝了,他坚决不让搞这一套。他说,我是一个普通的医护工作者,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只是回家看望父母,不用兴师动众,惊动父老乡亲,充分彰显了一个当代青年崇高的思想境界。所以,村支书陈有道才和我商量,相约登门看望。
乔松热情地将我们让进屋子里,在宽敞明亮的客厅沙发上落坐后,他又是沏茶倒水,又是递烟点火,老成持重、落落大方。
还未说话,从里屋走出来一位清秀可人、娇小玲珑的姑娘,向我们频频点头、显得彬彬有礼。乔松赶紧介绍说,这是我的爱人,我们不仅是大学同窗,工作又在一个单位,年前已领了结婚证,本来打算年后办事,疫情就是命令,我们只好推迟婚期,直接奔赴武汉前线,救人要紧啊!
说着,乔松笑了起来,而媳妇眼里却闪着泪光,乔松的母亲也在一旁用手擦拭着泪水。我知道她的心里五味杂陈、酸甜苦辣都有。乔松劝母亲,不用伤心落泪,我这不是好好的嘛!
当气氛稍稍缓和下来,我们问起乔松去武汉和在武汉抗疫前线战斗的情况,他却显得十分腼腆、不好意思,局促不安起来。嘴里一直在说,没什么,没什么好说的,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只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我们还是急切地想听听他有关抗疫的经过。在再三启发诱导之下,他勉强开了“尊”口,娓娓道来。
乔松介绍,他是一九九五年生在陈乔,长在陈乔,从夏县二中考入了山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又通过应试进入山西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重症监护室(ICU)工作。(因我一九七五年就离开村子参加了工作,和乔松从未谋过面)。
他告诉我们,这次武汉疫情,他们医院一共去了七批122名医护人员。他是第六批,2020年2月18号(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从太原出发的,3月31号返回,一共在武汉前线战斗了43天。他们所在的医院是武汉市硚口区肺科医院。
当新冠肺炎肆虐,武汉前线不断传来疫情蔓延开始封城的紧急情况时,乔松作为受过高等学府教育的新时代青年,和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一样,屁股坐不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民生命大于天,他毅然决然主动请缨,积极参战,决心到武汉抗疫前线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当他在请战书上按下鲜红手印的那一刻,他的心就和武汉人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2月18日,当飞机徐徐降落在武汉机场,他看到是暮色苍茫中天幕低垂,浓云密布,整个城市死一般静寂,给人一种紧张和压抑感。他们迅速安顿下来,之后就怀着激动的心情连夜在灯下写下了入党申请书,第二天便在火线入了党。当他站在鲜艳火红的党旗下,握起拳头,举起右手向党宣誓的时候,他们一群年轻人热血沸腾、群情激昂、热泪盈眶,立下了铮铮誓言,从今天起,把一切交给党、交给祖国和人民,用生命拯救生命,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谱写大爱,谱写生命的壮丽诗篇。
乔松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啧啧赞叹。
我问乔松,你在武汉抗疫前线主要任务是干啥?他呷了一口水,润润嗓子,款款述说开来。
他说,在抗疫前线是根据各自不同的业务特长来安排工作。他被分配在了重症监护病房搞护理工作,零距离直接与重症患者接触,为他们全面服务,吃喝拉洒睡样样都得管,精细管理、精准施救,一分一秒、一丝一毫不能含糊。与死神抢时间、争速度,为每一位患者高度负责。
听到这里,我的心紧了一下,不由得为他的安全担忧。他的母亲在一旁偷偷地抹起了眼泪。他的父亲插话说,乔松是去武汉后半个月才给家里打电话的。从那时起,母亲每天都准时看中央电视台有关武汉前线的报道,她睁大眼睛在寻找乔松的身影,看有没有自己儿子的报道。是啊,谁家的孩子谁不担忧呀,这是生与死的考验。他母亲看着看着就会经常哭起来,儿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谁能不心疼呢?乔松在武汉的43天,是她母亲最煎熬的43天,如今,乔松安全回来,我们都就放心了。
面对此情此景,乔松却很坦然,他解释说,不用担心,我们被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每天都有专人监督检查防护服是否露出了皮肤,是否穿得合格,他们也是对每一位医护人员高度负责,一般是没有危险的。我们每天紧张地工作四个小时,六班倒。不过四个小时下来,浑身就湿透了,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可为了武汉人民的生命,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我们会坚持、坚守,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
支书陈有道在一旁树起了大拇指,夸赞乔松好样的。
乔松摆摆手,说不用夸,上了战场谁都会这样。
我望着面前这位坚强的年轻抗疫战士,突然冒昧地问了一句,你每天和患者打交道有过害怕吗?
他笑着回答,说实话,如果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我们每天都是零距离和患者打交道,不用说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但当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就会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看到武汉人民生命危在旦夕,内心就会强大起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救人,救人,除了救人还是救人,不会有任何私心杂念。在我们医护人员中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去了一时后悔,不去一辈子后悔。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应是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爱我们的人民、爱人民的生命,就会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无怨无悔、不负韶华。尤其是作为火线入党的年轻党员更应该冲锋陷阵、赴滔蹈火、做好表率。
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高尚的情操,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乔松又告诉我们,他在生死较量的四十三天里,共服务重症患者333人,在他们的精神医治和护理下,全部治愈出院,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
在武汉工作的日日夜夜,心系武汉、服务患者,把病人当亲人,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可歌可泣,他们和武汉人民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这次抗疫战斗,对他自己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锤炼,思想得到了升华,医术得到了提高,精神得到了慰藉,真是不虚此行、受益匪浅、永生难忘。
他说他们完成任务将要告别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英雄的武汉人民以最高的礼仪欢送他们。摩托警车开道,送别的队伍长龙似的绵延数十里,人人手持国旗,摇旗呐喊:“武汉人民感谢你们!欢迎再来武汉!”许多武汉市民泣不成声,喊哑了嗓子,哭红了眼睛、恋恋不舍、难舍难分,送了一程又一程。他们也被武汉人民的热情感动着,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回到山西,又受到山西人民的热烈欢迎,都是给予最高的礼遇,最诚挚的问候和关怀,让我们感动不已。
他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由衷地感叹道,我们为党和人民做了一点点自己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誉,我们的心里惴惴不安呀!
说着,乔松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我的泪水也在眼睛里打起了转转。
正午时分,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不断有人来看望乔松,我们只好就此告别,言犹未尽、意犹未尽。
走出乔松家的大门,天气放晴。雨后的天空万里无云、一碧如洗。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灿灿暖阳照在身上十分温馨。路旁的花儿经过雨洗更加清新,鲜艳夺目。树上的鸟儿啾啾鸣唱,欢歌笑语,人间四月尽芳芬。走在村子里宽阔笔直,平坦如镜的街道上,我的心情格外地舒畅,回想着乔松在武汉抗疫前线战斗的感人故事,我不禁情绪亢奋起来,感慨万千:是啊,他在父母面前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可在武汉抗疫前线他却是个坚强的战士。他为我们陈乔人争了光添了彩,我的心如同武汉的滚滚长江水在翻腾着,乔松这位九五后青年抗疫战士,犹如武汉巍峨屹立的黄鹤楼,在我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乔松,好样的,杠杠滴,陈乔的父老乡亲为你骄傲,为你点赞!
(作者:山西省运城市老体协 陈浩龙)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