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征文 -> 正文

[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征文作品展示]优良家风代代传

2020-06-04 13:20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我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现已退休,在讲台上一站就是38年,三尺讲台是我默默耕耘的土地,扎根这片土地是我的光荣和自豪,我始终尝试着、努力着、能用自己好的教学方法和人格品质吸引着学生,令学生钦佩!我所有的成就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良好家风的传承。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今年都86岁了,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从内心深处感谢毛主席,拥护共产党,父亲青年时就已成为一名优秀党员,在我小时候最初的记忆里,就听人们叫我父亲“老队长”父亲当了几十年的老队长,仅仅上了三年小学,但他很爱学习,有时间看看书报,及时了解形势,坚持党的原则,关心群众生活,办事实在、正直无私、吃苦耐劳,我们队一百多户人家,不论哪一家办红白喜事,他都是总管,早出晚归从不喊累,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令我最感动的一件事,记得父亲60多岁那年住院23天,做了胃切除手术,就在父亲出院回家当天来探望的人挤了一屋子,有一位年迈老大爷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提着一篮鸡蛋,见到父亲热泪盈眶激动地说,可把你盼回来了,好人哪!老天爷保佑你度过难关了,这每一个鸡蛋代表的是我的一颗心,你必须收下,愿你早一天养好身体,好为大家操心办事,父亲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大家爱戴的人。良好的家庭所拥有的风气是具有正能量的,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且代代相传,如今我哥哥是村支书,人们都夸他干得好!不愧是我父亲的好接班人!

  母亲勤劳能干,性格直爽,热心助人,在村里也是有名号的“巧手实干家” 记得每到快过年的时候,我家就忙起来了,有的让为其裁剪,有的让为其裁缝,妈妈每天晚上睡得很晚,那个年代都是尽义务,从不挣一分钱的,妈妈却要辛苦的去做,有一次缝纫机出故障了,母亲一大早出发,步行到五里外的一个村庄找修理工,往返两个多小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口,赶着给邻居家失去妈妈的孩子做新衣服,她说:“过年时这两个孩子穿不上新衣服,让人心里多难受啊!”难怪好多人都夸母亲是“热心肠人”母亲就是这样一位乐于吃苦的人,无形之中影响着家人,在子女的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母亲还经常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治家,我成为一名初中生后,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隔的关系。

  1979年9月我当上了民办教师,父亲叮嘱我:“你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对学生要认真负责好好教学,耽误了庄稼是一季儿,耽误了人是一辈儿”我牢记父亲的教诲,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恪尽职守,利用节假日义务给学生补课,给家庭困难的学生无偿支付学杂费,向学生倾注全身心的爱,多次受到师生的好评,家长的赞扬。2004年我所带的语文学科中考成绩在全县同类学校排比中名列前茅,在我校六科考试成绩中,我得了最高的奖励,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连续五年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并代语文学科,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曾多次被评为乡级县级优秀教师。教学中我能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有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情怀,不断给自己充电,参加民事班转正考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踏进了隰县师范的大门。

  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我注重对两个孩子的教育其教育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并且影响着亲戚、邻里、朋友。大儿子参军后在部队表现突出,多次获得“模范标兵”“优秀党员”称号。小儿子勤奋好学,13岁考入重点高中(临三中) 16岁考入“哈工大”,22岁研究生毕业应聘于“中国南车公司”。我清楚地记得他于2005年踏入大学门槛后,写给我的第一封信:妈妈,你不仅是一个好老师,更是一个好妈妈,从小你就教育我“尊老爱幼、乐于奉献、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这些我都做到了。记得我上高二的时候,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本想拿个理想的成绩,结果只获得了一个优秀奖,当时我心灰意冷,情绪一落千丈,晚上我一个人徘徊在校园里,路灯下轰然眼前一亮,仿佛咱家客厅里挂着的那幅横联出现在我的眼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耳旁又响起你的教诲“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妈妈,你的教导给了我战胜自己的力量,妈妈你教子有方,身体力行早已是我的导向,这是家风的滋润,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

  好家风就是 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家庭的第一位老师,把优良的思想和品德操守传给子女,每一个家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愿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作者:山西省洪洞县老体协网络通讯员 董红莲)

(责任编辑:徐敏)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