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征文作品展示]公寓漫记——宅家的日子
2020-06-08 07:30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去年年底,咱们离退休办公室的老领导,组织了一次位于城东马群,名为“银城康养·君颐东方·国际康养社区”的义诊活动。义诊结束后,社区负责人带领大家对这所新颖养老单位,作了全方位的参观、调研和考察。中午在宽敞整洁的自助餐厅,与银发群体共享了一次菜肴丰盛、品种多样、口味较好的午餐。这次公益活动,给我们这些义诊的退休医护人员,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更诱发了我们对晚年养老、何去何从的共鸣、联想与思考。
谚语云:百闻不如一见,走马观花不如实地考察。于是我选择了短期性体验入住这个养老社区的方式,心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年届八十又五的我,能吃能动,能睡能玩,生活自理,所以住在了家庭式的“公寓楼”里。因为这里的老人们都能活动,且颇为活跃,雅名“活力公寓”。园林式的环境,小桥流水,楼台亭阁,草坪芳香,四季鲜花,一方池水,波光粼粼,金魚荡漾,“泉水”喷涌,“瀑布”倾泻,行人姗姗……。
天不作美,暮然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势如破竹,席卷神州大地,俗称“瘟疫”,气势汹猛,来者不善,真所谓“五洲震荡风雷急,金猴奋起千钧棒…”。一场抗疫斗争的人民战争展开了。为了确保老人们的平安健康,不得已,进入“封园”管理模式。进来了,出不去,规避风险,驯从现实,老人们安心宅家,不添麻烦,就是为国分忧,既来之,则安之。
在42、64、70、105平米的四种公寓类型中,我只一人,选择了42平米的8层公寓楼的第6层。拥有过道、卧室、阳台、卫生间、淋浴室五要素。过道兼“厨房”功能,排油烟机、电磁炉板、热气蒸箱、电水壶、冰箱等,提供起伙用膳。卧室标配:衣柜、1.35米宽沙发床,床头柜、台灯、电视、电视柜兼办公桌、大、小沙发椅。阳台设有自动升降晒衣架、滾筒洗衣机、燃气热水噐、洗衣盆等。浴室备有扶手座椅。洗手间用上温水冲洗臀部的新一代坐厕、盥洗盆、梳妆台。各区域备有报警红色拉绳。人手一卡,一卡三用:开门、进餐、报警。靓男美女,任专职“管家”,每天登门问候,随叫随到,办亊认真,笑容可掬,爷爷奶奶,唤声不絕,声声入耳,甜美心坎…。阿姨打理卫生,一周两次,干净利落。
总揽全局,这里“旗下”拥有CCRC社区、养老住宅区、医院区三大板块,CCRC社区由活力公寓、护理之家、东方会馆组成,各自相对独立,互相依存。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里的“东方会馆”是一座活动项目齐全的娱乐之城。“东方学院”,楞是一所老年大学,琴棋书画,全面发展。我抱着好奇的童心,赏试了多项活动。负一楼设室内游泳池,池长21米,6泳道,水深1.2~1.6米,水温28度,教练兼救护值班巡视。我童年在农村小溪与鱼虾为伴,早年学会游泳。现在,沫浴于碧绿温暖的池水中与鶴发老人比翼戏水,想当年,响应毛主席他老人家畅游长江的号召,全民游泳,参加了玄武湖号称万人泳池的男女老幼集体游泳的难忘壮举…。
二楼的一间为麻将室。童年时代,围观过大人的“搓麻将”。耄耋之年,居然与麻将交友。现在的科技真是聪明到家了,不用“人工搓”,麻将牌在桌子下面暗厢操作,自动“混合、搓动、排列”,自动上升到桌面。在老同学的鼓励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初级版搓麻将的游戏技巧,在三缺一时,权当濫芋充数。
三楼是宽广的舞厅,在音乐优美的旋律中,成双成对的银发老人翩翩起舞,漂旋着涌入舞池,三步、四步、小拉、倫巴、恰恰舞…,我在工作人员盛情的邀请下,不由自主,卷进了银发老人的旋转洪流…。
图书阅览室,珍藏着许多值得阅读的图书,报刊、杂志,唾手可得,窗明几净,静谧优雅,是个学习思考、搜集资料的好去处…。
青年时代,自学过一点乐噐。东方会馆有一间乐噐室,二胡、竹笛、口琴…,一应俱全。我拿起一支竹笛,吹了一曲“小放牛”,用二胡演奏了电影“白毛女”插曲…。古人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间隔太久生疏了,力不从心…。想起六十年代初期那会儿,曾作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与队友们一起,到夫子庙广场等热闹场所,为队友唱歌伴奏,“北京有个金太阳”、“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由于锣鼓齐鸣,高音部拉得欠准确,也就模糊处理了。
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发展,即使小的集聚性活动也停止下来,一日三次,送餐上门。平时多数时间戴着口罩在两百多米“回字型”长廊里散步、遛踏、晒太阳。形势缓和一些,就到楼下“公园式”广场上活动、练身、聊天,彼此接触增多,咨询症状、治疗用药…,不乏其人,或邀请入室解读CT、MR影像检查…。
疫情基本稳定后,受君颐东方总经办邀请,为公司医生、护士、员工做医学专业的业务培训。制订了课程教学计划,初步决定每周一次,结合临床,讲授神经病学、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已经开讲两周,四月份安排五次,其中一次为入住老同志讲授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为此,备课成了常态,电脑必备,丰富养老生活,学以致用,老有所为,不亦乐乎。
(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老体协 袁根清)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