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征文作品展示]码字的乐趣
2020-06-09 09:17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当日历翻开了2020年的第一页,意味着2019已经渐行渐远。说起这一年,更多是收获,但也有遗憾。也许是老了,面对收获没有了不沾沾自喜,想到遗憾也不会垂头丧气,心理上能够平静地客观理性地去回望去梳理,感觉过程本身就有意义。喜好所致,闲暇时,喜欢用文字记述心路,或山川履痕,或人物漫忆,或行旅游踪,既有借景抒情,也不乏托物言志,只想给将来留下一些可以触摸的回忆。这一年,自投稿微刊公众号以来,发了三百余篇小文,感谢老师、同学和朋友的鼓励。
一直以来,对文字心怀敬畏,因为唯有文字和精神是不朽的。仍记得上学时的作文曾被当作范文在班上被诵读的情景,仍记的师范参加征文比赛获得奖励的开心,仍记的大学时文章见报成为铅字的喜悦,把这些“历史”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毕业参加工作后,更多和文字打交道,尽管文字是相通的,但写作方向迥然有异,倘若“一心二用”再去鼓捣心仪的小文,可能影响到本职,遂用心于教育教学,偶尔在报刊刊物发表几篇,但与实际结合得尚好,算对工作的一种交待。
直到网络平台雨后春笋般出现,爱好文学的朋友们鼓励道,业余时间写点东西,不妨试着投投稿,毕竟网络平台比纸质媒介的门槛要低得多。自己倒不是在意门槛高低的问题,而是担心质量不高影响阅读,便一拖再拖。然而,经不起他们善意的鼓励,2018年,好友老崔将我的一篇《闯红灯的公交车》发往《文化临汾》,不几天就刊发出来了,引起了我对投稿的关注。是啊,我们写文不就是希望多一个读者吗?随后,便把以前放在电脑里的一些随笔散文反复修改整理,找个婆家就“嫁”了出去。每当看到编辑出的精美网文,心中便会有一股暖流涌过,感谢辛苦付出的老师,感谢好友老崔。
说到传统纸刊采用的稿件,这一年算是小有收成。《临汾日报》发了8篇,《今日头条》,发了 3篇。在庆祝建国70年征文大赛和中国乡村文学大赛征文中荣获了金奖和银奖,亦有多篇散文和诗歌被选入结集出版读本,本人也被《中国现代作家》和《中国乡村作家》协会吸纳为会员,并成为《作家前线》、《中国 作家在线》、《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
走过千山万水,珍惜行履年华。这一年,结伴游游览的情景历历在目。青岛游,感受了大海的宽阔,“划龙舟”领略了争上游的风采;又到三峡大峡谷,观瀑赏水,登山望远;一路风光,一路情怀,旅行的乐趣堪为美妙。
想起那首经典老歌的唱词,“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优美的旋律似在耳畔回响。走进2020年,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作者:山西临汾乡宁老体协 韩和平)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