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征文 -> 正文

[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征文作品展示]也谈“活到老学到老”

2020-06-12 08:28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4月8日,是武汉新冠疫情“解放”之日,我恢复了在闵行区游泳池的晨泳。宅家2个多月,重新感觉到庄子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在游泳之后、更衣之前,在地板上“大劈叉”——“一字马”,腿和屁股紧贴着地板“严丝合缝”,没有一点“偷工减料”。我拉韧带的“显摆”,引来了“泳友”老同志们的赞叹,更使在职的年轻干部惊诧。他们纷纷问我:“童子功吧?”“年轻时有基础吗?”我回答“非也!”。

  我们是与新中国同时成长的一代人。70年来风风雨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忙于工作、事业、家庭。“营养”“健身”“养生”等概念,似乎与我们无关。身体一直在吃老本——20岁至30岁的强体力劳动造就的体魄。转眼就到了退休年龄。我2008年退休后又忙于公务至2015年底。“由内而外”的疲劳,心力交瘁,太疲劳啦! 60岁以后各种衰老症状都显现出来了,不行啦!

  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不可逆转的。但是,坚持适度的锻炼、科学的健身和养生,可以延迟衰老的进程。理论和实践证明,“活到老学到老”是正确的、可行的。

  孔圣人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即,到了古稀之年,人在精神上、操守上都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阶段。七十以后呢?没有说。如今的中国和上海,古稀之年的“老小孩”比比皆是。人在精神上、操守上是否都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阶段?我认为不可乐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某些古稀老人的“三观”还在蜕变。老百姓不说,作为中共党员的再教育、再学习是势在必行。

  只有健康肌体没有精神,只是一具躯壳;只有精神,没有肌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近期在新冠疫情期间,上海市老干部局利用网络平台,组织了多次讲座,有福卡智库王德培的《化危为机、灾后振兴》,有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严蔚冰的《防疫导引方和提高免疫力》等,都是很好的精神和健身“补药”。当下,党组织正在开展“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史)教育活动,不啻是一味精神“大补药”。

  我们还要活下去,以精神促肌体,以肌体促精神。试看今日之中国,必将超越孔圣人的局限!

  (作者:上海市闵行区老年人体育协会)

(责任编辑:薛松)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