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征文作品展示]母亲留下的家风传承
2020-06-16 09:06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我的母亲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所经历的坎坷遭遇真是难以尽述。
每当想起母亲的经历、想起母亲的不易、感悟母亲的凄凉,我的心如刀绞。听母亲讲:她小时候家里特别穷,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她们姊妹三个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她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就特别懂事,虽然是个女孩子,男孩子能干的她都干,从小练就了她泼辣坚强的性格。那个年代由于生活所迫,母亲的外祖父走西口,好多年音信全无,母亲从记事起就跟自己的外婆生活在一起。白天去和邻居家的同伴挖野菜,黑夜和年迈的外祖母同盖一床被子作伴。河北那个地方缺煤,再说那个年代也没钱买煤。烧水做饭用的都是捡来的树叶及柴火。每到秋天刮大风树叶飘落,母亲半夜就起床拿个筢子和大扫帚去抢占扫树叶,只怕去晚了被别人抢去。艰苦生活的历练,使母亲从小就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
母亲十六岁那年,在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贩子用一担麦的价格从河北老家卖到了山西洪洞前坡地村,给一家人户做童养媳。在那个年代可想而知,对于没有读过书、一字不识的母亲来说,远离亲人、远离从小生长的环境、语言障碍,举目无亲,难以想象当年的母亲会有多么的凄苦······人贩子拿到粮食独吞。那时通讯工具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加之乡下人没有文化,更不会登报寻找亲人。我的姥姥姥爷及母亲的姥姥好多年四处打听寻找,找不到我母亲的下落,母亲的姥姥思念自己的外甥女过虑,哭瞎了双眼,不久便离开了人世,母亲也使去了爱她疼她的亲人,家里发生的这一切,母亲全然不知。就这样母亲忍受着远离亲人举目无亲、失去亲人疼爱的痛苦煎熬,在这家好人家过着童养媳的生活,努力适应克服所有的不适应及种种困难。鼓励自己坚强坚强再坚强,每当想起母亲饱经风霜的遭遇,总是让我心酸,写到这里,我已泪流满面······
那个年代的婆婆都很严厉,母亲处处小心做事,只怕挨婆婆叨叨,从此学会了纺线织布及所有的家务活。在抗战年代,为我们的八路军做鞋无数。与亲人没有任何联系的生活过去了五六年、直到解放,一天母亲去河里洗衣服,和素不相识一起洗衣服的妇女聊天,相互询问对方是哪里人,说来很凑巧,老天终于开眼了,素不相识的妇女也是河北人,居然还和母亲的老家是一个村的,母亲将自己的遭遇及详细地址告知了她,好心的妇女非常同情母亲,答应找人写信和母亲的家人取得联系,告知母亲的下落,在好心人老乡的帮助下,远在河北的姥姥从千里之外坐火车到洪洞,边走边查问,总算找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女儿,母女这才得到团圆。母亲常说:她的遭遇够写一部好小说。
婚后母亲生下了我和姐姐,姐姐和我相差四岁,一家人全靠爷爷卖醪糟维持生活。母亲每天在照看我俩的同时,还要挑米洗米发酵醪糟,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家人的生活还算过得去。听母亲讲:生父每天去上扫盲班,那时也叫民校,上民校期间生父有了外遇,每天回到家满脸不高兴,刺鼻瞪眼,便与母亲离婚。淳朴、善良、勤劳、贤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字不识在洪洞既无亲人有无朋友的母亲,在法院判决时不懂也不知道给我们姐妹俩要抚养费,生父对母亲说:你在这里又没亲人,带着你姑娘回河北老家吧。那时姐姐六岁我两岁,母亲怀里抱着两岁的我,身旁姐姐拽着母亲的衣角,母亲每天以泪洗面,不知该如何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邻居们劝说母亲把我给了人,母亲说:吃糠咽菜我也不能把孩子给人,一定要把孩子抚养成人。母亲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带着我和姐姐回到河北老家。在家里住了半个月,不敢告知我姥姥及老爷离婚的事情。那时候母亲考虑:一来河北农村的生活比山西洪洞要艰苦很多,二来母亲鼓励自己活出个样来让生父看看,就这样母亲拿定主意母女三人又回到了洪洞。爷爷与生父是外甥过继关系,由于爷爷看不惯生父的所作所为,一个人单独过,爷爷从未成家。
后经别人介绍母亲与养父结婚.一家人租住在晒不着太阳的小南房。父亲人很老实,品德很好,待我们姐俩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全家人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生活,母亲白天给粮食局补麻袋,黑夜在煤油灯下缝补面袋,麻袋面袋里的粉尘抢的母亲经常咳嗽吐吐沫。我大妹妹生于六0年、正是困难时期,吃大锅饭的时候,由于母亲吃不饱缺乏营养没有奶,大妹妹小时候全靠吃浆糊长大。烧水做饭都是用捡来的柴火煤渣,一家人生活过的很紧张。就是在这生活极其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改嫁后的母亲不忍心看到爷爷独自一人生活,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爷爷所有的衣物都是母亲亲手缝制,洗涮,爷爷盖的被褥、床单,母亲总是勤洗勤换勤缝制,袜子破了也是不停的缝补,毫无怨言。有时候做点好饭、就让我姐俩给爷爷送去。公私合营后,爷爷一直住在单位。母亲几十年如一日,在生活上一直关心照顾着不该照顾的“公公”。爷爷退休后一直住在我们家,年迈的爷爷后来生病经常咳嗽吐痰,母亲求医买药熬药给爷爷治病,每天铺床叠被、端茶喂饭、送屎到尿,特别是爷爷咳嗽吐得痰,我看见都恶心的想吐,母亲慈祥善良的面孔丝毫没有流漏出怕麻烦嫌脏嫌恶心的表情。1966年正是文革武斗时期,爷爷离开了我们。记得那时我小妹妹不满周岁,天下着中雨,家里没有雨伞,母亲戴着草帽,冒着雨行走在街上,街上几乎没什么行人,母亲满街跑,找了东家找西家,最后终于有一个负责人家开门,母亲告知爷爷去世的消息,随后单位只给了七十块钱,父母才给爷爷买了一口棺材,给爷爷办理后事入土为安。
在我们和谐的家庭里一家人生活的很和睦 ,我们爱父母、父母更爱我们,我们姐妹之间从没有过同母异父的想法及做法,不了解情况的人,根本看不出我们是同父异母的姊妹。母亲的事迹,在邻里之间、在她们同龄人及所有了解母亲的人,都会伸出大拇指说:当今社会,像你这样改嫁后的媳妇十几年如一日、照顾不该照顾的“公公”打着灯笼也难找啊,更不要说养老送终了。我为有这样朴实贤惠的母亲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母亲:女儿为您点赞,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母亲离开我们已三年多了,虽然母亲没有留给我们什么珍贵的东西及万贯家产,但母亲留给我们的“孝道”是无价之宝。愿天下儿女都能孝敬父母、孝敬公婆,努力回馈父母养育之恩。
(作者:洪洞老体协 王爱萍)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