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征文 -> 正文

[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征文作品展示]传承太极拳 美名扬天下

2020-06-19 20:21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记太极拳名家范鸿信先生

  幽幽古城墙,阵阵绿草香。在古城开封大南门东侧的城墙公园里,每天上午9点,总有一位老人在这里向人传授太极拳法。老人慈眉善目,性格温和,无论是门下弟子,还是从这里偶然经过的健身爱好者,老人家毫不吝啬,在无偿、耐心的教授中言无不尽,而这一切皆因那分对太极拳由来已久的钟情与喜爱。

  老人名叫范鸿信,这个名字,在中国太极界,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范鸿信出生于1929年,今年已是92岁高龄。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范鸿信自幼喜爱武术,曾练习过小把式、四趟拳。1954年,在焦作电厂参加工作的范鸿信开始学习太极拳,从刚开始的在公园跟着众多太极拳爱好者到后来的跟随焦作太极名家严立相、陈克忠、陈照奎等,范鸿信因热爱和坚持,在太极拳这条道路上脚踏实地,一路走下来,至今已半个世纪有余。

  在练习拳法时,范鸿信学习认真,很能吃苦,也正因为如此,恩师严立相欣然赠其陈鑫所著《陈式太极拳图说》原版四卷本,语重心长地鼓励他“如果你想往深处练,今后要找机会到陈家沟再投名师、寻高手”;1964年,范鸿信带着陈鑫拳谱印本,来到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拜在陈式太极拳小架代表人物、一代宗师陈克忠门下,精研拳技;1977年,范鸿信又邀请陈照奎老师到开封,在家中住了一个多月,亲自传授陈式太极拳新架和推手功夫,受益匪浅。回忆起自己的学拳经历,范鸿信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教他太极拳的老师和好友都是一代宗师和太极大家、名家。半个多世纪来,范鸿信也把这种幸运当作动力和鞭策,牢记恩师们的教诲和期望,一直潜心研究太极拳,精益求精,揣摩顿悟,渐而形成了具有自身风格的拳架和技击方法。

  拳技精湛,美名远播,随着岁月的流逝,范鸿信也从当年名师的高徒渐渐成为了高徒们的名师,为传承太极拳文化不遗余力。早在在焦作工作期间,范鸿信就已开始教拳,焦作市武协原秘书长张喜堂和程三安、孙熙圣、刘保明都是他的第一批弟子。回到开封后,他继续传承太极拳,仅入室弟子就有30多人。此后,在福建、广东、浙江、甘肃乃至美国,都有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为了广泛传播太极拳,在开封市武协的领导下,我市又成立了“范鸿信太极拳辅导站”,多次办班,多点设场,在古城开封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每当有全国和省、市太极拳比赛时,他都鼓励弟子和学员们报名参加,而他的弟子们亦不负众望,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与此同时,范鸿信还带领他的弟子和学员们积极参加省市武术协会组织的活动,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间传播太极拳文化。今年疫情期间,范鸿信又带领他的弟子们为抗击疫情慷慨捐款,并以太极拳为载体,录制“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的视频短片,在快慢相间、刚柔相济中为祖国加油,尽显赤子情怀。

  范鸿信高尚的武德、精湛的拳技以及为太极拳事业所做的贡献,赢得了广大太极人的尊敬。现在,开封市正在组织太极拳网络大赛,这一备受世人关注和踊跃参与的赛事也正是以“鸿信杯”所命名,足以可见范鸿信先生在太极拳界的威望和影响。范鸿信说:“我已经九十多岁,别无他求,只求在有生之年,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传播陈式太极拳,把恩师的教诲、武德和拳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弟子、学员们,尽我微薄之力,为陈式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河南省开封市老体协 邵滢)

(责任编辑:徐敏)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