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征文 -> 正文

[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征文作品展示]又闻艾草香

2020-06-28 09:03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滴答滴答的时针走的真快,正如老辈人说的“不怕慢但怕站”一样,晨昏交替中,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空气中又嗅到了淡淡的艾草香,街头巷尾生意人的小车里堆积着一捆捆的艾草,简便的手推车架上炫耀着形形色色的香包里,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行走在街道路旁,到处都飘出淡淡的清香……

  其实艾草也并非有多么的了不起,只不过它是端午节的一种象征罢了。看到它,或者闻到淡淡的糯米香,人们不由得就想起了端午节。

  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的晋南农村。小时侯,物质生活匮乏,勉强可以吃饱肚子。平时也吃不到什么好东西,所以对于象端午和中秋这一类的节日还是很期盼的,可以享受到平日里见不到的美食,孩子们自然是很乐意的。

  每年的端午节,一大早,妈妈都会早早的起床,到田边地头拔回带着露水的鲜嫩的艾草,分别放在每个门楣、窗上,并摘一些艾叶轻轻夹在我们几个孩子的耳朵上。然后拿出五色线(俗称百锁),就是把五种颜色的线混在一起,分别绑在孩子们的脖子上,手腕,脚脖上,让我们全身心都处在“爱”的包围中。

  这些五色线,是不能随便取下来的,要等端午过后的第一场雨下了才取下来扔到水沟里冲走的,据说会变成一条条小蛇呢。小时候的我们,也经常会对此深信不疑,现在想想真是太搞笑了,而自己居然信了好些年。童年的乐趣,真的是让人忍俊不禁啊……

  端午自然少不了妈妈精心为我们缝制的红色或黄色香布袋,就是香包。里边装有艾草,雄黄,香料,大多做成心形,也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各种形状,系一根长长的红线,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然后欢天喜地去找同伴玩。当然了,几个小伙伴一见面,少不了要把各自的香布袋拿出来比较一番,谁的颜色鲜艳,谁的形状漂亮,谁的味道好闻,比来比去,搞不好还会惹人生了气,拌起了嘴。或者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说话呢……然后四零五散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当然,也许过不了半天,又彼此有说有笑,和好如初了呢。也有长记性的,说不定会十天半月都不说话的,但最终还是会一起继续玩的,忘记了当初的不开心和不快乐。

  那时候,我们过端午节是吃不到粽子的,因为家住山区,没有水田,地里生产不出大米。只能蒸一大盆放着红枣、黄里透红的软小米,也就是蒸糕。因为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顿米饭,所以黏黏的软米吃到嘴里感到特别香美滑溜。每每这时父亲就会给我你讲起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进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边用米做成粽子,投江祭奠。

  如今的端午节,几乎家家户户都吃上了粽子,特别是孩子们,都非常爱吃粽子。我们北方人,大多喜欢吃甜的,包粽子的原料,多是糯米为主,另外加入了花生,葡萄干,蜜枣等。而南方人,多数会喜欢吃咸的,肉粽居多,也有咸蛋黄,火腿等等……

  然而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只是在超市里给孩子买几个粽子尝尝,依然沿用家乡的习惯,自己买糯米,不辞劳累步行或乘车到距县城十多里外去采摘芦苇叶,铺在搪瓷盆底,倒入糯米,垫上蜜枣,撒如葡萄干,适当放入花生,加入适量的泉水,盆口用芦苇叶覆盖,放上一到两片艾叶,小火慢慢蒸熟,苇叶和艾香浸入米中,口味淳厚,香气弥漫,咽到肚里,口留余香。既能送亲朋好友品尝,一家人又能管够食用。而此时我往往记起当年县城南河至幸福湾村口数十亩茂密、葱绿、挺拔的芦苇,远远望去,小小山城点缀于生机盎然之中,如今被人为的铲除盖起了一座座混泥土高楼,县城处于高低层次中,只能叫城堡了,失去了往昔的生机。

  另外许多地方会有端午赛龙舟的习俗,而我们这里是没有的。当然了,说起端午节,没有人会不记得屈原吧,当然那好像是一个误传,端午吃粽子应该是自古都有的习俗,而不是象人们误传的那样,把粽子扔到江里防止鱼虾吃了屈原的尸首才有的端午节。而粽子,最早相关文字记载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显示食粽子习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名端午、午日、重午、地腊、中天等,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妈妈离开我们十四年了,现在居住在县城里的我们,每年的端午节,虽不能亲自到乡下去拔艾草,但总会在在街头买一把艾草,倚在门旁,妻子像妈妈一样,早早的起来,给孩子们绑上五色线,系上香包,我也会讲一讲屈原投江的故事,搜一搜网上赛龙舟的视频让他们看看,多了解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知识或故事。给孩子的成长尽可能的提供一些有用的,正面的教育和积极的引导。

  可是不知怎的,我还是会比较怀念我们小时候过的端午节,那些没有粽子只有蒸糕的端午节,那些到处飘着淡淡艾草香的端午节,那些融入了妈妈质朴的爱和无私奉献的,带着妈妈味道的不一样的端午节!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闻淡淡艾草香。我想那应该是妈妈的味道,也是家乡的味道,才让我这么多年如此留恋,如此珍惜和怀念!

(作者:韩和平)

(责任编辑:徐敏)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