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020年)
(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全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健身球操专委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社团改革方向,认真履行中国老年人体协授予健身球操专委会的基本职责,依靠各地老年人体育协会将服务工作重心下移,推动城乡基层群众性健身球操活动健康科学常态发展,全心全意为老年人身心健康服务。
二、主要任务
1、健全“专委会”组织机构。
在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的直接领导关心支持下,2016年在原有机构组成的基础上,根据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及行业老年人体育协会的换届变化情况作必要调整充实,组成人员比较精干、功能比较完善的“专项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建立正常的服务工作秩序,并尽早开展与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以及各行业老年体协健身球操专委会的工作联系与合作。收集相关资料,逐步建立健全“专委会”工作档案资料库,为全国老年体协和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行业老年体协“健身球操专委会”开展日常工作提供方便。
为做到与全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工作保持同步,健身球操专委会拟于全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换届后一个季度之内完成换届任务。
2、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总体要求,分年度制订健身球操专委会工作实施计划。
采取由浅及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分年度制订具体实施计划,提供各单位参考。实施计划既要考虑工作走在前面省市和地区的需要,又要照顾目前尚比较困难单位的实际情况,力求计划比较全面、切实、可行。
3、继续加紧人才培养工作。
“工作靠人干”,抓紧落实“人才培训”计划,是推动健身球操运动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老年人体协领导下,针对各地老年人体育协会的实际需要,分类安排实施人才培训工作计划。争取五年内举办全国性培训班5次以上(含5次),力争为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行业老年体协和“全国健身球之乡”培养德才兼备的“国家级”教练员、裁判员各3名以上(含3名)。支持协同各地老年人体育协会,储备一大批素质较全面、技术水平较高、扎根基层的骨干人才(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编导人员),为扎实有效地推进“三边”(抓好身边的组织,运用身边的场地,开展身边的活动)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组织展示比赛实践活动,促进基层群众性健身球操活动不断上台阶、上水平,为参加更高层次展示交流与比赛活动创造条件。
4、树标立典,运用先进经验,推动基层健身球操群众性活动常态发展。
通过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单项体育协会自报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从“全国‘健身球之乡’”和基层社区、村庄不断发现新的活动典型,在专委会年会和各种媒体进行推介,为先进搭建展示平台,让各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带动基层群众性健身球操活动全面持久常态化发展。
5、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方向。
遵照国家体育总局指引的方向,进一步开展健身球操健身、养生和艺术科学理论研究,推动不断改革创新。继承发扬原有器械和技术的同时,收集各地手持健身球器械、科学健身和科学养生套路改革创新成果,遵循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健身指南》中“老年人运动健身方案”提出的: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平衡能力练习、功能性练习和灵活性练习等原则要求,与体育、卫生、教育部门合作,在前辈科研成果基础上,通过组织基层实践取得经验认真验证,上升为理论和验方。以此为根据组织编写新的“健身球操入门”、“健身球操健身养生基本知识”、“健身球操‘运动处方’”等通俗读物系列丛书,提供基层实践活动参考。
五年间计划召开一次科研和理论研讨会;二次“健身球活动之乡”评比和二次“健身球操”规定套路、大众健身套路评选评审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全国性展示、交流、比赛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健身球之乡”联谊展示交流活动,支持各地举办“邀请赛”、“区域赛”、“友谊赛”、“旅游赛”等赛事。
逐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老年体育产业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实践成功的基础上形成铭牌,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供选项。
培训社区卫生员和健身带头人,促进双方联手合作带领群众有选择地运用健身球操“运动处方”科学健身。通过科普宣传和健身实践,逐步推广健身球操“运动处方”进社区、进村庄、进家庭、进养老院和社会福利单位,将“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指导方针落到实处。
6、运用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网站、健身球操专委会网站和专刊等渠道,加强宣传工作。
及时发布开展健身球操活动工作计划、活动信息、典型经验、健身知识和各类赛事宣传信息,扩大影响、促进交流,推动全国健身球操群众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
7、支持发展横向联系。
倡导省市、计划单列市以及专门行业老年人体协之间开展交流交往与友谊赛事活动。通过发展横向联系进一步促进学习交流、共同提高,为全国老年健身球操项目的不断发展,探讨新途径,做出新贡献。
8、认真开辟国际间友好往来的渠道。
探索开辟国际间老年体育组织友好往来的渠道。通过统战、外事、侨务、体育、旅游等部门的联络渠道,选取国内有影响、国外有知名度的健身球操项目,请有水平、有威望的活动项目专家、导师参与支持,通过逐步探索,开辟与欧美地区、韩国日本等国家之间的老年健身球操活动交流,通过发展老年体育推动国际间友好往来,为宣传中华文明,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增光添彩。
三、工作措施
1、继续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健身球操承前启后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要改进教学方法和裁判方式,坚持提倡通过服务指导工作和鼓励创新。调动教学双方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要细化裁判工作,对自选套路要按照“组织编排+完成质量+总印象”分别裁判,力求做到裁判公正、准确、合理。每次比赛后都要认真归纳评审意见,及时向参赛队反馈,推动裁判工作水平和参赛队表演水平双提高。要鼓励创编工作不断创新,在坚持“操舞结合,以操为主”创编原则前提下,提倡多种风格和流派,给健身球操活动持续发展增添不尽的活力与动力。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依靠各省市、自治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开展对人才队伍现状调查。详细了解健身球操骨干人才分布情况,拟定继续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的工作计划。在摸清现有人才底细的基础上,建立制度化的培训形式,不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提高人才素质。要抓紧建立专项委员会人才档案库,为形成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的“人才高地”提供依据。经过5年艰苦努力,培养一大批素质较高、遍布城乡的健身球操活动骨干人才,支持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行业老年体协和“全国健身球之乡”开展工作,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文体生活需求。
3、充分发挥组织优势。
“人才多、智慧高、经验丰富、时间充裕”是老年体协的优势,要深入发掘组织的潜在能力,使目前较为有限的社会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发挥更大的作用。只要是对广大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益处的事情,不管是否有先例,不管是否有困难,都要千方百计去做,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力争早出成果。在这方面健身球操专委会要敢于带头做出样子。
要充分运用健身球操拍打、揉压、推杆人体穴位的优势,学习引进中医学的成熟处方,实践提炼健身球操“运动处方”,经过实践课科学检测验证,为各级政府购买服务提供“选项”。
要和社区医疗保健组织结合,通过健身带头人和社区医生联手,走进家庭、养老院、福利院,推介健身球操“健身、理疗、养生”套路,为更多老年人造福。
4、以“全国健身球之乡”为主要对象,发掘健身球操常态发展的宝贵经验,通过全国和各地老年人体育协会“网站”以及出版《专刊》等方式供各地学习参考。
5、加强社会调查研究和内外宣传工作。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老年文体活动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内涵越来越丰富,老年人的要求,也越来越新鲜,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高。为适应这个变化,就要不断接触学习新知识,研究解决新问题。为此,调查研究工作必须排上重要的议事议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开言路,加强调查研究,总结规律,采取对策,促进发展,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当今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各方面情况瞬息万变的特点,既给我们带来困难,也为我们创造了机遇。形势迫使我们要学会和运用网络,获取、分析、筛选、采用纷繁复杂的信息,听取老年人的意见,研究老年群众的需求,有的放矢确定工作计划和方法步骤。要十分重视运用通讯和信息网络,开展内外宣传工作,一方面将内部信息传递出去,让改革开放和老年体育为老年人带来的幸福天下知晓、尽人皆知。一方面将外界的经验吸收进来,为我所用。
6、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在中国老年人体协领导下,在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行业老年体协和全社会支持下,努力把“健身球操专委会”建设成受到各级老年体协和广大老年群众欢迎的服务机构。要求从思想认识、务实本领、服务态度、工作方法等主要方面都过得硬;随时随地倾听各单位和广大老年人的呼声,计划安排都从他们的需要出发,一切言行都服从他们的利益。以此作为我们下苦功、练本领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不管将会遇到多少艰难和曲折,都应当坚持不懈、一以贯之。
(责任编辑: 于红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