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7年初开始我们俩夫妻和同事俩夫妻四个人组成了一个步行团队。
我们每天早上以每小时5公里左右速度步行40分钟左右,然后搁搁脚、扭扭脖子、弯弯腰……持续十几分钟,回家吃早饭后去上班。晚饭后我们夫妻俩又同样步行一次,只要天不下雨,天天坚持。10余年坚持下来我的身体一直保持良好状态,上班工作精力充沛,没有请过一天病假,体检时各项指标基本正常,(我的血压基本上控制在120/80mmHg左右)。
2011年9 月份我退休了,没有了工作压力,精神也彻底放松了。记得2012年春节前后,因天气寒冷加上经常下雨下雪我们的步行团队停止活动了3个月。我取而代之的是睡懒觉和呆在家里看书上网过安逸的退休生活,3 个月后自已感觉到有点头晕头胀痛,原先一直以为血压正常的我测量了一下血压,不禁大吃一惊,测出的结果170/120mmHg。我立即想到这是不运动的结果,必须马上改变自已的生活方式恢复走路。我一方面服用了复方卡托普利片和复方芦丁片降血压,同时又开始了早晚两次步行;另外每天3—4次监测血压,一个月后我的血压恢复到了120/80mmHg。随着天气也逐渐热起来了,于是我停止服用了降压药物(一般情况下降压药物不能随便停用的,是否停药要由医生决定,因为我自已是一名医生所以就做了此决定)继续步行。每天坚持3—4次测量血压,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服用降压药物。我的方法是:步行出发前测量血压一次,步行结束回到家里测一次,再过两小时测量一次。结果发现步行后比步行前收缩压可以降低15—20mmHg左右,舒张压下降10—15mmHg左右,步行后两小时左右血压又回升到早上步行前水平。随着步行的持续,血压的总体水平逐步地恢复正常。另外我在饮食上控制了盐和油腻食物的摄入。一年下来我在没有继续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由于坚持步行血压基本稳定在120/80mmHg左右。有时因疲劳或晚上睡眠不好偶而引起血压偏高一点,头有点发胀,但只要注意休息,坚持步行血压马上就趋稳定……
那么为什么步行和许多体育运动锻炼能够降低和控制血压呢?据研究报道:高血压不仅是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同时也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包括糖和脂质的代谢障碍,尤其是胰岛素抵抗。运动防治高血压的机制是运动能激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血管运动中枢,激活脑啡肽系统,缓解其紧张度使血压下降并能调整自主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的神经兴奋性,从而降低血压。运动可改变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浆中某些血管扩张激素水平,降低动脉压和相应的心率及压力反射,并减轻胰岛素抵抗。研究还显示;经常的适量运动锻炼能有效的治疗酯类和脂蛋白导常,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因此也就减弱了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达到运动降压的效果。运动能改善情绪,从而减少血压波动和减轻功能性症状,减轻由于心理和情绪引起的血压升高。由于高血压中风发病与血粘度有关,而有氧运动能使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降低了血粘度,也使高血压的危险降低。
说到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有以下几方面理由:一是步行不需要专门学习,人类花了一百万年,从猿到人,整个人的身体结构就为步行设计的,只要有行走能力的人都可以量力而行步行,所以适合于各类人员。二是步行不受时间地点环境和器具的限制,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走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体力好可以多走一点,体力差可以少走一点或休息一下再走。我有一位朋友是一条腿残疾行动不便的,他告诉我说他为了锻炼,经常在家里步行,从客厅走到卧室再从卧室走到客厅,每次大约一小时左右,感觉不错,效果也很好,我听了很受感动和启发。三是只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步行与其它体育运动一样,能有效控制体重,预防“三高症”发生,使精力充沛,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效果。
步行是最好的运动,但步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步行路程长短,节奏要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要超过自身体力,以步行后无疲劳感,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为准。二是步行前要做一些简单准备工作,如所穿运动鞋要舒适一些,要穿防滑运动鞋。冬天衣服多穿一点,注意保暖,早上步行前要适当喝些开水,吃些点心,糖尿病人要防止低血糖发生。三是选择路线要讲究,道路尽量选择平坦一点,干净一点的,没有或少有车辆通行的路面。要留心地面状况,防止被西瓜皮、香蕉皮、动物粪便或青苔滑倒。本人曾因上述杂物滑倒过几次。四是喜欢倒走的人们在行走前更要注意路面整体状况,在确定无危险因素(高低不平路面、过往车辆、堆放杂物等)才开始行走。因倒走不慎跌倒受伤产生后果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朋友们,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始于脚下,让我们为健康而迈开双脚步行吧!(余姚市老体协科研委骆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