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协会

地址:北京崇文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电话:87182450/87182417/87182163
传真:67133577
邮箱:zhongguoltx@163.com

首页 >> 活动信息

泉州:实施百千万工程 助推老年体育事业发展

2014-05-14 07:04:00 华奥星空

  福建省泉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泉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在中国老体协和福建省老体协的指导下,坚持“创新、搞活、抓实、服务”为导向,以“把组织建在老年人身边,把场地建到老年人身边,把活动开展到老年人身边”为目标,稳步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推动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泉州市老体协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09—2012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一、百千万工程基本情况

  为适应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农村出现空巢、半空巢老年人日益增多的情况,过去利用宗祠、寺庙和旧学校、旧仓库、旧厂房等改造而成的老年人活动场地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如何改善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条件,着力解决经济欠发达的乡村、边远山村、人口较集中的行政村老年人健身有去处等问题,把农村老年体育工作难点变成老年健身活动的亮点,统筹城乡老体协调发展,建设康乐之园。2011年,提出建设100个行政村的老年活动中心,建立1000个老年体育健身辅导站,培训10000名老年体育健身辅导员的二次创业目标。在泉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将百村百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的“老年健康幸福工程”。采取“五个一点”的方式筹措资金,即市政府补助每座活动中心建设经费20万元,市老体协筹资补助20万元,县(市、区)、乡镇配套各补助20万元,行政村出地出劳建设。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老年活动中心42座,建筑面积56609平方米,“三场”配套31100多平方米,投入资金9304.3万元。在百村百座老年活动中心工程的推动下,有效地调动了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企业家、海外侨胞回赠社会投资建设敬老工程的积极性,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探索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筹集路子,共筹措资金19998万元,在已建42座的基础上,又自筹自建了105座老年活动中心,面积81401.8平方米。全市现有3059座(个)老年活动中心(室),建设面积达694958平方米。场地建设同时促进了各级老体协的组织建设,进一步解决了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与辅导的两大难题,现有项目辅导站(点)1700多个,广场舞辅导站(点)2100多个。活动项目达108项之多。培训各类项目辅导员、裁判员、教练员共13200多人。

  二、主要做法与体会

  (一)党政主导是关键

  2011年10月,时任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少萍(现任市委书记)在接到林大穆主席关于“百千万工程”的倡议信后,直奔市老体协,召开由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现场办公会,立即决定将百村百座老年活动中心工程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工程。决定用五年时间投资8000万元,在全市村级建设一百座老年人活动中心。为此,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下发3个为民办实事的文件,保障了“老年健康幸福工程”顺利实施。2012年7月,黄少萍市长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对首期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充分肯定建设速度与质量,并对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2013年7月,黄少萍书记带领晋江市领导赴磁灶镇苏垵村老年活动中心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县(市、区)立即行动,将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来抓,保证了配套资金按时到位。同时,各地从实际出发,纷纷申请增加县级(市、区)为民办实事任务数。据统计,泉州市各级财政每年投入老年体育的费用达3500多万元(不含百村百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经费)。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对所需的健身器材、电器、音响设备等都拨款添置。县(市、区)、乡镇(街道)对场地建设采取奖励措施,建设一个门球场奖励2000—3000元;建设地掷球场和气排球场奖励各2000元;搭盖室内场奖励8000-10000元。晋江市对建草皮门球场每片奖励20000元;乡镇(街道)聘请老体协专干约20人,所需的经费10万元由市财政负责。

  (二)社会参与是保障

  百村百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已完成42座,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目前老年活动中心建设资金筹措已从组织扶持逐步向自筹自建的方向转化。各级老体协充分发挥泉州是港澳台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海内外侨胞多和民营企业发达的特点和优势,一是走出去宣传;二是把回乡的侨胞请进来座谈;三是实行捐资立碑冠名等办法。使侨胞、企业家、社会贤达等人士纷纷响应,慷慨资助。恒安集团董事长许连捷连续两年捐款400万元。惠安县福建达利集团有限公司捐助1000万元和8亩地兴建县老年活动中心。全市共有1377个单位(个人)捐资4182.5万元。我们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编集了泉州市“老年健康幸福工程”——百村百座老年活动中心《芳名录》,把功德铭记在心中,把爱洒向人间,绽放着爱心的花蕊,处处飘浴着康乐的芳香!

  (三)培训骨干是手段

  农村老体协开展老人健身最大的难点是缺少领头人,所以解决辅导员和裁判员队伍是摆在各级老体协面前重中之重的任务。各级老体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层层培训。除积极参加中国老体协、省老体协举办的各种培训外,我们请北京、上海、西安和省内的专家、教授,国际、国家级裁判莅泉讲课,指导培训工作。近年来,共举办了2237期骨干培训,培训辅导员、教练员、裁判员24200多人次。“三员”队伍从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13200多人,基本上实现每个行政村老体协有1-3名“三员”的要求,为基层老年人参与各种健身活动发挥了组织指导作用。

  (四)开展活动是生命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逐步深入推进,泉州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由城市向乡村延伸,从城区向社区拓展。一是举办老健会,检阅康乐成果,共绘幸福宏图。泉州市除组织参加省老健会外,更重要的是四年一届的市老健会成为常态化、制度化,起到宣传老体协的重要作用。二是联办出品牌。泉州市老体协同市委老干局、市体育局、市公务员局、市老龄委办公室联合举办的泉州市老年人健身节,是泉州市老年体育工作品牌。从1997年开展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七届。近年来五届老年健身节,参与的老年人达200多万人次。起到宣传发动、组织参与、普及提高的作用,是一场文明、康乐的老年体育盛会。三是协作赛、联谊赛成为制度化。每年举行四次,不同项目交流活动。每季度一次,轮流在各县举行。5年来,参与活动的老年人达15000多人次。四是各种杯赛、邀请赛持续不断。从各地开展的情况看,老体协组织,企事业和部门单位出钱,每年各地举办5-8次,全市每年共计举办80多次,参与老年人八万多人次。五是以基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全市各县(市、区)老体协把活动安排到乡镇(街道)举办。据统计,全市各地在农村举办活动达250项次,参与活动人数达70000多人次。六是建立专业化队伍。泉州市老体协有自行车骑游队,同石狮市老体协骑游队骑遍全国各地,骑过海峡到金门、台湾,跨入香港、澳门,成为泉州老年体育一支联络海内外泉州侨亲、乡亲的友谊之队。七是挖掘改编传统健身项目。在林大穆主席的倡议下,永春县老体协用3年时间把白鹤拳改编成老年健身项目——白鹤拳操,并在全市推广。目前,参加白鹤拳操的老年人有13000多人,特别是女性老年人参与率达55%。八是让健身项目成为传统节日主导节目。广场舞成为文体节庆各地节日的重要内容。寿辰、婚庆举办门球、气排球赛,举办广场舞大赛、南音大汇唱等。

  (五)管理服务出效益

  百村百座老年活动中心和“三场”纷纷建成,规模越来越大,标准越来越高。如何加强管理,确保各类场所为老年人所用,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与效益。就必须加强全方位管理。为此,我们今年确定为“场地管理活动年”。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百村百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是泉州市委、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工程,是各级党政领导“心中有老人”的思想体现,创业不易,管理好更难。要在各级党政、各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把活动中心真正办成老年人的康乐之园,幸福之家。

  2、制定管理意见。泉州市府办拟下达老年活动中心管理意见,各级老体协将根据市府办的文件,结合实际,制定好、实施好管理意见。做到有章可循,有序管理,科学管理。

  3、培训管理人员。管理员也是健身项目的辅导员、教练员、裁判员;做到“一员”多用,以管理带动活动,以活动提升管理水平。举办管理人员培训班,做到管理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

  4、总结检查评比。市老体协拟定每年举办一次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或座谈会,总结推广管理经验,落实管理制度,推动健身活动。真正做到活动中心有健身队,管理有经费,老人健身有服务。

  三、积极发挥“活动中心”作用,共筑康乐和谐家园

  如何充分发挥老年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提高农村文化体育的品位,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就要让“活动中心”真正成为为老年人和乡村群众提供康乐服务,资源共享,三代同乐的乐园。

  (一)老年活动中心成为共圆中国梦的大课堂

  老年活动中心一般有五室(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电脑室、操舞室),设施设备及书籍齐全。老年朋友有的玩电脑,游览世界,乐趣无穷;有的学文化、学知识、学健身方法、南音弹唱,成为摄影、花卉、书画爱好者;有的下棋对决,陶冶情操。老年人的好传统、好风尚,感染了子女和村民,丑陋现象明显减少,讲卫生、讲风格、讲礼貌风气逐渐形成,有力地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老年活动中心成为温馨的快乐家园

  许多老年人齐聚在老年活动中心,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让年轻人在外拼搏放心。年轻人事业发展了,时常关心回馈老年人,老年人也能放心安度晚年。安溪县参内乡岩前村是一个海拔520米的老区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经商,老年人和小孩在家留守,老年人生活孤寂,文化生活匮乏,活动中心建成后,老年人每天聚集在这里,有说有笑,把中心当成一个共同的家园。今天谁没有到,大家都清楚,立即到他家走访看看,哪个老人生了病,老体协就赶快联系他家年轻人。年轻人回家看到如此情景,纷纷捐资为老年活动中心解决经费问题,为老年人参与活动提供免费午餐。有一位80多岁的阿婆很扑实地道出:“共产党真好,关心老人,我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出来参加活动”的感激之言。老年活动中心在农村特别是老年人的心灵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不管是白天或晚上,刮风或下雨,不到活动中心去,总感到心中不踏实”。

  (三)老年活动中心成为构建和谐睦邻关系的平台

  老年人在活动中心打球、跳舞、吹拉弹唱,提供了互通互联,互学互教的空间与机遇,融洽了感情。惠安县螺城镇有3对亲家由于家庭矛盾成了“冤家”,广场舞的开展,经常相遇,交流舞艺,心情愉悦,增进了友谊,“冤家”又回暖为亲家。许多左邻右舍的老年人,因为锁事,经常发生吵闹,见面不讲话,到了活动场上,一起打球,一块玩棋牌,一同跳舞唱歌,邻居关系和睦可亲,构建了稳定和谐的邻里与社会关系。

  (四)老年活动中心成为拓展服务的阵地

  老年人在活动中心,所见所闻各级党政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老年人晚年幸福的所作所为很有感触。老年人尽所能及地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融入构建和谐社会,融入海峡西岸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市老体协分别在惠安、永春召开拓展老年体育工作研讨会。探讨了在新形势下,老体协的工作如何在总结经验,转变思维,创新发展上有新的突破。

(责任编辑: 于红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