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车头老年人体育协会
内容提要:2010年10月,火车头老年体协决定在全路大张旗鼓地开展创建老年健身家园活动。三年来,通过构建工作机制,形成建家合力,老年体育工作已纳入铁路各级党政工组织的工作内容、议事日程和发展规划;经费、场地不足等重点问题实现突破,夯实了建家基础;深入基层调研,破解三个难题,引领建家方向,家园建设不断深化;注重基层落实,以建设健身家园打造“三边”工程,促进老体工作登上新台阶。
中国铁路总公司目前拥有铁路运营里程10.3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1.1万公里。全路运输系统离退休职工103万9千多人,大部分分布在铁路沿线、小站和县镇地区,老年文体活动设施缺乏,精神生活单调。面对这种状况,铁路各级党政工组织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努力改善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乘势而上,扎实工作,于2010年10月,在建设老年体育示范基地历时三年的基础上,决定在全路大张旗鼓地开展创建老年健身家园的活动。三年来,我们不换镜头,锲而不舍,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工作取得可喜成效。据统计,目前铁路运输系统已建有健身家园980个,经铁路局命名表彰的先进健身家园有433个,经火车头老年体协命名表彰的先进健身家园有110个。
通过建设老年健身家园,推进了铁路老年体协组织建设,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健全的组织网络;老年体育活动经费有了大幅度提高和制度保障;文体活动场地初步满足了老年人健身的需求;活动项目丰富多采,做到文体结合,坚持经常,实现年有规划、季有安排、月有比赛、日有活动;老年人精神愉快,家庭和睦,队伍稳定,有力地促进了铁路的改革和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构建工作机制,形成建家合力。
建设老年健身家园,关键要有坚强的领导。三年来,我们构建了从总公司到各铁路局自上而下的党委领导,行政、工会主导,有关部门支持,老年体协主抓,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2011年,我们向时任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同志作了汇报,他先后四次做出指示,决定把老龄工作、老年体育工作纳入全路工作规划;决定建立由行政出资的老年体育日常活动经费的主渠道;决定全路的文体设施定时为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新建小区和棚户区改造都要建设老年活动场地;决定在全路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老年体协工作。铁路各级党政工组织已将老体工作纳入工作内容、议事日程和发展规划,他们说,经费再紧也不能亏待老同志,对老体工作要倍加关心,舍得投入。各有关部门主动关注和配合,在经费、场地、人力、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老年体协主要领导亲自主抓,努力协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众骨干队伍无私奉献,积极参与建家、爱家、管家。老体工作已经形成了大事有人管,活动有人抓,困难有人帮,上下齐建家的可喜局面。
二、实现重点突破,夯实建家基础。
拥有一定的活动经费和场地,是建家和开展健身活动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提出建家思路后,我们首先进行细致的调查统计,摸清底数。经测算,离退休职工年人均日常体育健身活动经费不足8元,经费不足问题表现非常突出。其次,我们适时召开各铁路局老体主席专门会议,本着合理解决问题的原则,认真研究出提高标准的建议方案。最后,火车头老年体协向铁道部盛光祖部长呈报了书面报告。盛光祖同志很快批示部有关领导阅办,决定从2012年开始,铁道部加大对老体工作资金支持力度,按部属单位3万以下、3万至8万和8万以上离退休职工人数,分别依年人均25、20和15元拨付由行政提供的老年体育日常活动经费。提高标准后,同原来每年的737万元相比,全路老年体育日常活动经费总额猛增至1862万元,增幅为153 %。另据不完全统计,除日常活动经费外,三年来各级行政和工会组织对老年体育活动的专项和临时性资助支出达1150多万元。全国铁路总工会专门行文,要求各级工会对铁路文化宫、俱乐部和体育场馆、游泳馆(池)向离退休职工定时免费提供服务,迅速得到落实,并决定每年提供100万元作为老年体协体育场馆示范基地的补助。这些重大举措,使铁路老年体育活动的经费、场地、环境和基础发生显著变化,问题得到解决,老年体协自身实力大为提升,为老年健身家园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
三、制定基本标准,推进家园建设。
2012年3月,我们在调研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明确了建家标准,即组织健全,领导得力,制度落实,骨干作用发挥好;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健身设施适用,管理规范,场地、器材、设备设施等能基本满足老年健身和投入文体活动的需要;经费落实,来源明确,使用公开、透明、合理;活动经常,形式多样,参与广泛,能吸纳尽可能多的老年人经常参加活动;作用明显,成效突出,群众公认。标准的制定,导向鲜明,任务具体,激励约束力增强,使建家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轨道。各单位老年体协结合实际,细化标准内容;用深厚的感情尊重老人,用家的温馨关爱老人,用优质的服务善待老人,用良好的环境凝聚老人;广泛开展开门建家活动,动员人人参与建家,让老年朋友评家、认家,推动了群众性建家活动的深入发展。
四、深入基层调研,解决实际问题。
铁路各级老年体协组织每年都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零距离倾听呼声意见,共商建家之策。在铁路撤消分局、撤并站段以后,我们深入沈阳、通辽、大连、北京、中卫等地召开现场研讨会,提出服务大局,参与改革,调整组织,加强建设,老年体育工作做到组织不散,经费不减,活动不停,继续建家。在深入沧州、保定和南京铁路地区调研中,我们总结在没有站段的地区和大城市如何建家的作法和经验。在深入石家庄调研老年体育文化建设时,我们提出用文化引领老年体育,把文化融入老年体育方方面面,加大健身家园建设的文化内涵。各铁路局每年都由老年体协主席、副主席带队,深入基层,倾听意见,把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建家的重点和内容。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提出反映和建议,协调和督促解决。
五、破解三个难题,引领建家方向。
2012年开始,铁路老年健身家园建设进入关键年。建家中面临的难题凸显有三:一是在没有站段依托的地区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二是在物质条件匮泛的沿线艰苦地区如何建家;三是在发达的大城市如何创新建家思路。两年来,经过调研,选准典型,我们在全路分别召开工作和经验交流会,集中推广三个单位创新思路的经验。针对第一个难题,我们组织全路现场会推广了北京铁路局沧州地区的经验。该地区原有8个站段,退休职工总共6000多人,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站段级单位全部撤并。针对这种情况,北京铁路局老年体协帮助地区以铁路俱乐部为依托,确定挂靠单位,选好带头人和过硬的骨干队伍,把家园建设得红红火火,文体活动形式多样,吸纳了地区大多数铁路老职工踊跃前来健身。群众高兴地说,原以为单位不在了没人管了,老年体协使我们又回到温暖的大家园。沧州地区的经验在全路产生轰动效应和联锁反映,各单位纷纷效仿,解决了新形势下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针对第二个难题,成都局老年体协将工作重点放到没有站段的艰苦地区,建设好小家,解决大问题。他们在只有150多户的麻尾(黔桂交界地区)原机务段的职工家属区,健全老年体协组织,成立多个健身小组,与地方镇政府搞好共建,利用撤段后的闲置房屋改造成活动室、图书馆、歌舞厅,添置电视机、服装、音响和健身器材,使老年健身家园在麻尾扎根生长,为退休职工和家属带去了温暖、欢乐和福祉,深受群众喜爱欢迎。
针对第三个难题,上海铁路局老年体协探索了一条资源共享、活动开放、地路共建、适时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开展老年健身活动的新思路,既较好地构筑了铁路老年健身的“三边”工程,又搭建了铁路与离退休职工联络感情、互相关爱的平台,老年体育工作逐步迈入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活动常态化、体育生活化、健身科学化的轨道。
三个破解难题的典型,引领建家方向,推广后在多地开花结果,有力地带动了全路不同层次家园建设的不断深化和蓬勃发展。
六、注重基层落实,打造“三边”工程。
在抓好铁路局和较大铁路地区建家的同时,我们注意把建家的精力和重点放在“三边”工程,放在建身边的组织、身边的场地、身边的活动上,重点建好身边的家,具体到铁路,就是放到基层,放到没有站段的铁路地区,放到健身队和单项协会,放到铁路沿线,放到职工住宅区、家属院,放到各离退休老年人集中活动的地方,使他们能够就地就近参加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切实实现“三边”工程。同时,引导和帮助大家树立“大家的家园大家建,建好家园为大家”的理念,增强爱家、管家、为家、兴家的意识,树家风、建家规,动员大家自己动手,自力更生,为建家献计出力。
目前,全路在建设老年健身家园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各单位工作和活动发展得还不够平衡;在建设家园中还有一些新的情况需要研究,如老年群体中高龄化开始凸显,需要创新健身方式、方法;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今后,我们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经验,进一步加大老年健身家园建设的力度,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老同志服务,为圆梦助力,努力推动铁路老年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 于红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