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老体协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提高认识,争取党政主导,推动社会参与,以创新发展为主线,坚持“四个层层抓”,为促进老年体育事业发展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在省老体协的带动下,全省各级老体协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省委的要求,密切联系我省老年体育工作实际,提出具体的贯彻意见。各级老体协通过召开报告会、座谈会、举办讲座大讲堂、开通网络、编发辅导材料、开展文艺宣传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及时把中央的精神传达到广大老年群众中去,把全省各级老体协的工作统一到党中央的精神上来。
二、深入调查研究,重视农村,转变作风,服务基层。
省老体协在2013年全面调研的基础上,2014年3、4月间由领导带队,分成4个小组,分赴三明、南平、龙岩、宁德的8个县、22个乡镇、29个行政村、3个社区、23个健身场馆和活动中心,调研老年体育工作;实地了解情况,总结经验与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提出加强和促进农村老年体育工作的意见与措施。
调研之后,省老体协向省委、省政府上报《农村基层老体协工作调研报告》。省领导对此十分重视,省委尤权书记批示:“老年人的文化体育应当作社会事业发展的组成部分,一并予以统筹考虑。”苏树林省长批示:“请李红同志研究。”省委副书记于伟国批示:“省老体协十分关心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通过深入调研,提出开展创建‘老年人康乐家园’活动,这是一项实在实惠的民生工程,应予重视和支持。”省委分管常委陈桦、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李红也作了批示。
根据领导批示精神,福建省体育局、省老体协于2015年1月19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活动意见》。具体步骤是2015年启动,开展试点工作;2016年至2018年全面普及,创建率达50﹪以上;2020年创建“康乐家园”达80﹪以上。
三、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作为,争取政策支持,推进老体协工作上新台阶。
搞好老体协工作首先要创新工作思路,惟有创新,才能发展。一是着力做好多方面基础性工作,力争政策支持,为老年体育工作创造良好环境。2014年福建省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上述文件将老年体育工作、老体协组织建设、经费预算、场地建设和辅导员培训等纳入政府工作要求。二是坚持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凝聚发展老年体育事业合力。与各涉老部门、单位协调合作,互相支持、共享成果,共同促进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如与媒体、省妇联、省总工会等联合举办活动;与省委老干部局联合办“康乐大讲堂”;与老艺协、老年大学等单位联合办摄影、书画展;与京剧老票友协会联合办演出会等。三是跳出体育圈,不离体育线,积极拓展为老服务领域。老体协把工作内容拓展延伸到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让文体健身服务进入养老服务机构,把服务人员纳入老年体育健身辅导员培训范畴,使为老服务得以延伸,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四是省老体协于2014年5月下旬在泉州召开工作创新发展研讨会,总结交流老体协工作创新发展的经验,研究探讨深化改革、增强老体协工作活力的思路和措施;重点围绕创新工作思路、创新管理理念、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加强辅导员培训、完善辅导站建设和管理等开展研讨交流。这次会议对我省老体协工作的创新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快推进老年人健身场地设施和纳凉点建设。
全省各级老体协坚持把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大力推动政府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将老年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各地结合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旧城改造、住宅小区建设等,建设和妥善安排老年人健身活动场所。目前,全省66﹪的县(市、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60﹪的乡镇(街道)、48﹪的行政村(社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改造,建设了老年文体中心(室)及活动场地。
省老体协积极倡导和推动的老年人夏季纳凉点建设,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级老体协把握契机,将纳凉点、晨晚练点、辅导站点,“三点”融为一点,整合资源,相互促进,充分利用。近年来,全省不仅新建了一批纳凉点,而且提升和完善了一批晨晚练点和辅导站点。目前,全省能容纳20人以上的纳凉点有3万多处,其中新建示范点1500多处。
2014年7月下旬,省老体协在宁德市召开老年体育健身场地暨纳凉点建设现场会。会议总结交流两年来各地推进老年体育健身场地暨纳凉点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省体育局、住建厅的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很好的讲话。省体育局徐正国局长讲了“三个纳入”,即把老年体育健身场地及纳凉点建设纳入当地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把老年体育健身辅导员培训工作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把老年体育健身场地建设、活动管理纳入各级体育部门管理范畴。住建厅领导从城乡规划的角度,表示要大力支持老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会同志目标一致,上下呼应,互相促进,达成共识。
五、以省第九届老健会为契机,掀起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新热潮。
福建省第九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于2014年11月8至13日在漳州市举行。本届老健会以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省直及行业系统为单位,组建了17个代表团,近1500名老年队员参加15个大项、33个小项的展示交流。
本届老健会与往届相比,有许多新的变化:一是首次将举办地政府纳入主办单位;二是首次实行省老健会与省运会统一保障标准;三是首次将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健身气功项目纳入交流项目;四是首次将“体育道德风尚奖”与优秀组织奖“合二为一;五是首次由市级老年体育活动中心承担部分项目的展示交流活动。
全省各地老体协以省第九届老健会为契机,掀起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新热潮。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省直及行业系统老体协举办了本级老健会或选拔活动,吸引上百万老年人的积极参与,有力地推动了自下而上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2014年9月,省老体协在漳州举办了全省老年人健身创新项目展示交流会。各地选送了一批老年人易学、易掌握的创新项目,取得良好效果;部分值得推广的创新项目在省第九届老健会开幕式上展示,获得好评。
六、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管理、服务机制,培养壮大骨干队伍。
我省将老年健身项目辅导员培训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福建省体育局、省老体协于2014年6月13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建省老年体育健身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通知》。省老体协积极主动与省体育局群体处联合办班;建立老年健身辅导员等级制度,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动,分别培训,分别授予一级、二级、三级老年健身辅导员证书。省老体协建立“老年体育健身辅导员资料库”,可实现网络上报、审批,实行资源共享,配送辅导员到老年人身边,辅导体育健身活动。2014年全省共培训老年体育健身辅导员12000多名,其中:省老体协分别在厦门、德化、莆田举办手杖操、可乐球健身操、健身气功培训班各一期,培训辅导员498名。设区市和省直机关老体协共培训辅导员2980名。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各县(市、区)及行业系统老体协共培训辅导员8600多名。初步形成一支推广、创新、普及体育健身项目、服务老年人的辅导员队伍,更好地为广大老年人健身健心康乐服务。
2015年,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习总书记在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联系老年体育工作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今年3月18日召开的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省体育局领导强调老年体育工作:一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把老年体育工作列入全省各级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的议事日程;每年听取一至二次老体协工作汇报,帮助解决老年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强老年人体育设施建设,将具有门球场、气排球场、地掷球场等适合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场地设施建设列入各级“十三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三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积极扶持各级老体协承担老年人体育健身公共服务的任务,确保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常态化;把老年体育健身辅导员培训纳入体育行政部门年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省老体协确定2015年为基层老体协“组织建设年”,以创建“老年健身康乐家园”为载体,加强基层老体协工作;继续开展老年人健身项目展示交流大联动;创新老年健身辅导员培训机制;扎实推进健身场地(馆)及纳凉点建设;丰富“康乐大讲堂”内容;开展城镇社区老年体育工作调研,促进城乡老年体育均衡发展。全省各级老体协要把握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老年体育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贯彻落实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健康、养老、体育健身领域的指导性文件,为老龄工作和老年体育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凝神聚力,创新发展,谋求老年体育工作新作为,为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福建省老年人体育协会
(责任编辑: 于红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