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2年,已走过了32年的历程。本届老体协是第六届,换届于2012年10月26日,至今已有两年半的时间。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老年体育工作高度重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着眼于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实施“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方针,经请示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委省政府两办于2013年9月出台了《关于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贯彻和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全民健身条例》的规定及要求,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推进河南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因此,两年多来,我们在工作的总体设想和布局上,始终围绕“三个坚持”“一条主线”,推进工作。“三个坚持”是,始终坚持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解决好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问题;始终坚持学习和运用国家关于老龄工作的法规、政策和条例,解决好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的依据问题;始终参与和探索“大群体观”的实践,解决好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一条主线”是,把贯彻省委、省政府两办《意见》贯穿在工作实践中,对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两年来,河南老年体育工作适应体育改革的新常态,从河南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建立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了一些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三位一体”,做到“四个保障”。
一、关于“三位一体”发展构想的实践
“三位一体”就是组织建设、场地建设、活动开展,这是加强老年体育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是引导更多老年人参与健身、科学健身的需要,是促进老年人健身常态化的根本。因此,两年多来,我们紧紧抓住“三位一体”不放,力求把工作抓深、抓实、抓细。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建设。河南省共有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共辖158个县(区、市),2406个乡镇和街道办,51284个农村和城市社区。分布面广,地形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作难度大。为切实加强各级老体协组织建设,我们要求从实际出发,统一部署,自上而下,分层推进,明确目标,务求实效。首先,从2013年10月起,用近4个月的时间,集中力量组织和完成了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建立和完善老体协的工作;接着安排,到2014年6月底前完成了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所属县市区建立和完善老体协的任务。以上两个层面,在建立和完善建协任务后,均出台了贯彻省两办《意见》的实施意见。这对深入贯彻省两办《意见》,加强全省老年体协的组织建设和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目前,全省县市区所属乡镇、街道办已建立和完善建协任务的86.75%,其余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全省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建协任务安排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90%以上。我们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建协工作越往下难度越大,必须坚定信心、恒心和决心,否则是难以达到预期的。同时,我省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必须坚持开展“三建一开展”活动的要求。“三建”就是建立组织、建立骨干队伍、建立工作制度,“一开展”就是开展老年健身活动,真正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老年健身活动的常态化。
二是切实抓紧场地建设。2014年至2015年6月,按照省体育局的总体安排,结合老年健身的实际情况,省老年体协肩负了三个方面的涉老场地建设。一是肩负了郑州市惠济区古树园、开封市汴京公园、平顶山市鹰城广场改扩建以及安阳林州东岗镇老年健身示范点建设任务;二是肩负了省体育局在所辖体育局社区、省航海模型训练基地、郑大体院登封校区投资建设的三个全民健身和老年健身中心任务;三是肩负了省体育局统一安排的“5142”工程中40个四类示范点建设(其中另有8个小项)和5个“美丽乡村”示范场地建设任务。三种类型共计60个项目,总投资达1亿454万元。这些项目省投资金6533万元(包括省老体协专项使用的1120万元体彩资金),争取市县区投入资金3921万元。这在我省老年健身场地建设方面是前所未有的。
三是切实抓好活动开展。在2013年探索发展的基础上,2014年至今,我们坚持抓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体育和文化相结合、创新和优秀项目展演相结合,老年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向群众性、多样性、广泛性方面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统计,当年参加国际比赛、全国比赛、省级比赛、省辖市和直管县市比赛达1998项次。其中,参加国际比赛5项次,全国比赛60项次,省级比赛29项次,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比赛1909项次;组织各级各类培训49次,参加培训人数5000余人。尤其是,我们争取参加了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老年赛事共设健身气功、门球等6项,老年人安排了健身展演、科学大讲堂等6项活动,充分展现了老年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参与健身活动的成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关于建立“四个保障”体系的实践
“四个保障”就是经费保障、人才保障、创新保障、宣教保障。这是服务“三位一体”发展构想的体系支撑,是推进老体协务实工作和老年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是谋划当前、着眼未来,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依法依规筹资,破解老年体育经费难题。认真贯彻落实省两办《意见》,省老年体协去年事业发展经费和专项活动经费总计475.5万元。另按有关规定,省体育局划拨了1120万元体彩公益金专项用于老年体育场地建设。从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调研的情况来看,尽管存在着不平衡,但总体看各地经费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据统计,18个省辖市(包括所属县区市)全年共支出经费2524.5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849.06万元,体彩公益金626.08万元,社会捐赠49万元;10个省直管县(市)共支出老年体育经费636.8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418.9万元,体彩经费45.52万元,社会捐赠172.4万元。总计,省、市、县三级共用于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经费达到4636.86万元,是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的最好说明。2015年,在省体育局的支持下,省老体协全年各项经费预算已经省财政厅批复共5365万元。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为老服务骨干队伍。省两办《意见》出台后,根据省老体协的建议,省体育局群体处、社体中心高度重视,2013年以来,除总体安排培训工作以外,专项安排培训了老年体育社会指导员2000人。同时为农村基层站点培训了126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省首届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大赛中,规程规定各参赛队老年人要占60%。据省体育局群体处提供信息,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已达16万余人。其中,5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数的20.6%;60岁以上老年人占9.9%。这些举措,体现了重视人才、面向基层、培训骨干、服务老年健身的创新之举。今年的培训目标是1200人,10月底之前将分批培训完毕。
三是建立五动机制,助推老年体育创新发展。2013年,河南省老体协研究制定了组织推动、展示拉动、创新驱动、典型带动、宣传鼓动(以下简称“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对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老年人体育工作督查考评奖励机制,逐步实现老年人体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并写入了省两办出台的《意见》之中。2014年11月至12月,省老体协组织力量分片对全省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进行了“五动”工作机制调研考评。总体来看,全省老年体育工作在明确工作思路、加快场地建设、促进活动开展等方面均有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年,我们将在深入调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实施“五动”机制进行再安排、再动员。
四是拓展宣传渠道,营造老年体育良好氛围。2014年河南省老体协加大宣传力度,探索了“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宣传模式。一是编印了17期50余万字的系列学习材料;二是出版了6期《夕阳灿烂》杂志,刊发老年体育文章400余篇,照片350余幅;三是开通了河南省老年人体育协会网站;四是建立了200余人参加的省老年体育通讯报道组,构建老年体育宣传队伍,扩大内外宣传力度和影响。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也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据对安阳、鹤壁、三门峡、南阳、商丘、济源6市的统计,2014年在全国、省、市级新闻媒体共发表新闻报道527篇,其中国家级95篇、省级99篇,发挥了良好的舆论引领作用。
三、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
在推进“三位一体”“四个保障”体系的实践中,我们注重加强老体协自身建设,适应体育改革的新常态,抓住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良好契机,从五个方面加强学习,武装思想,提高团队素质和工作能力,即增强法制意识,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增强战略意识,提升适应新常态的能力;增强改革意识,提升创新发展的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提升统筹协调的能力;增强机遇意识,提升开拓进取的能力。从而把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与要求贯彻和体现在老年体育事业发展中,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更好地为建设“四个河南”做出贡献。
河南省老年人体育协会
(责任编辑: 于红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