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老年人体协工作如何抓住新机遇、实现新作为、建设新常态?我省老年人体协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市、县和基层同志意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加强内涵建设,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促进老年人体协工作转型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是老年人体协工作发展转型必然选择。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的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过程中,我们结合江苏老年人体育健身事业发展现状,对老年人体协工作的地位和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思考。一致认为,当前的老年人体育健身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对江苏工作提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更加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和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江苏省委就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江苏讲话精神,提出了民生建设上新台阶提出要注重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的新要求。这是第一个机遇。第二个机遇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是要解决“想健身”、二是要解决“哪健身”、三是要解决“能健身”、四是要解决“会健身”等问题,正是我们发展老年健身事业在探索、在推动并在期望解决的问题。第三个机遇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为老年健身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新形势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有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我们明显有两个不适应,一是思想认识、条件实施服务水平与广大老年人想健身、哪健身、能健身、会健身的强烈要求不适应。二是实际工作层面与与顶层设计要求不相适应。
面对新的挑战,面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我省老年人体协工作正处在一个发展转型阶段。这个转型是指从前一时期以建组织、打基础、搭建平台、集合队伍,以动员老年人广泛参与为主要任务的阶段,正在转变到巩固强化基础,提高活动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凝聚老年人自觉参与转变到以满足老年群体健身新需求的一个新阶段。老年人体协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组织动员广大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老年人体育健身的载体是健身项目。老年人从参与健身的获得感来于自己喜爱、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只有适合老年人参与、老年人喜爱的项目才能吸引人、凝聚人,才能实现老年人健身活动的广覆盖、提高参与率。因此,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是老年人体协工作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内涵建设,打造、引领老年人科学健身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二、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是我省老年人体协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
长期以来,江苏各级老年人体协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强烈的健身需求,积极探索以推广适合老年人参与的健身项目为抓手,推进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经常化、普及化、生活化,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十年来,无锡市锡山区老年人体协以开展的“一镇一品”、“一村一品”老年人健身活动突破口,健身项目从镇、村抓起,健身组织从镇、街道向社区和村民小组延伸。现在全区范围内广泛推广功、球、舞、操、拳、剑、鼓、棋、走、摩等十大健身项目,其中健身气功、门球、按摩是重点推广的特色项目。截至2014年,全区已经建立了1659个老体小组,形成了区、街道、村居、老体小组四级网络,真正实现了老体协组织网络对全体老年的全覆盖;全区共有各类老年健身团队498个,其中规模达千人以上的大型特色团队5个;由区体育局和老年人体协联合挂牌的健身站点233个;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85%,其中,健身气功就凝聚了1万2千多人, 就连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也从自我按摩活动中收获健康和快乐。该区荣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国推广健身气功特殊贡献奖。地处苏中的南通如皋市老年人体协,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体育与文化相结合、挖掘地方传统项目与推广老年体育健身新项目相结合、展示表演与竞技相结合;创新组织形式,全市建立了61个健身项目专项委员会(包括艺术团、合唱团、管乐俱乐部、鼓乐队、摄影联谊会等),特色健身团队486个,会员4.2万人。该市的地方特色项目团队曾先后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维也纳金色大厅展演,赴韩国、台湾进行文化交流。近几年来,该市重点推广经络操、八式太极拳、广场健身操和健步走活动,吸引了众多老年人加入健身行列,常年坚持参加健身活动的老年人大幅度增长,截至2014年底,全市城乡共有735老年人健身站点,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568名,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达30.5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80%;全市14个镇(街道)全都已建成面积不少于5000㎡的文体活动中心和占地50亩的体育公园,342个行政村都已建成不少于200㎡的文体活动室和占地3亩的健身广场;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健身步道90公里,实现了老年人“10分钟健身圈”。镇江市老年人体协一手抓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老体组织全覆盖,一手抓健身项目普及推广,还编创推广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镇江快乐健身操”。“镇江快乐健身操”在去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老年健身创新项目展示交流大会上获得了优秀组织奖、最佳展示奖、最佳创新奖和道德风尚奖。目前,镇江全市城乡共老年人晨晚练健身点2019个,登记在册的个人会员291409人;常年坚持参加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达39.3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6.6%。
各地老年人体协多年实践积累的成功经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健身项目是老年人体协提供给老年群体健身服务的“产品”,动员老年人广泛参与的集合点;是组织建设的纽带,展示交流的平台;是推动场地建设的突破口;是扩大消费、促进产业发展、吸引社会支持的抓手;也是体育文化和健身理论研究的切入点。我们提出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来抓发展转型阶段的工作,既是对全省老年人体协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们对老年人体协工作规律探索的成果。
三、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努力开创江苏老年人体协工作新局面。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我省老年人体协工作以项目建设为中心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年初召开的2015年全省老年人体协工作年会上,我们对全年工作转型发展作出了部署,明确提出了以项目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基层服务、为老年人科学健身服务上来,推进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广覆盖、提高参与率,推进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生活化、常态化、社会化,努力开创江苏老年人体协工作新局面。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12]214号文件)和《省体育局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苏体群[2013]46号文件),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四项保障措施”在基层落到实处,为老年人体协工作发展转型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和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的组织实施提供基本保障。
二是开展以项目建设为中心调查年活动。通过调研进一步摸清项目建设情况,分析项目开展现状,结合各地实际,研究提出项目发展规划和布局的对策。调研重点放在基层。调研方法以市为单位,市县(区)联动,省老年人体协选择有关市县(区)同步调研。调研成果将组织评审并给予适当奖励。
三是认真办好“2015年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今年的省老年人体育节以“科学健身,幸福生活新常态”为主题,启动仪式已于4月13日在宿迁市举行,闭幕式将于11月在南京市举行。今年是我省老年人体育场节创办10周年,省老年人体育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大了骨干培训和重点项目推广交流的力度。深受中老年人喜爱的广场舞、健身操列入省、市、县(区)各级培训计划并已组织实施;镇江快乐健身操和连云港创编的柔乐球将在全省推广;省级交流活动有门球、柔力球、太极拳(剑)、健身球操、手杖操、乒乓球、气排球、广场舞、掼蛋(扑克)等9项。省老年人体育节坚持“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方针和“安全第一、重在参与”的原则,各市、县、区、乡镇街道设立分会场,按照省老年人体育节实施方案和各单位的计划安排,组织各类培训、展示、交流活动,使广大老年人就近就地参与,享受健康和快乐。
四是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强科学健身的研究和指导。首先要广泛宣传“最好的健身运动就是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的理念;二要以项目为中心,围绕“能健身”、“会健身”层层举办科学健身知识宣讲活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三要开展项目创新科学研究;四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老年体育健身骨干的科学指导水平和能力;五要按照不同项目特点,加强基层健身站点管理和健身指导,使每个参加健身的老年人都从自己选择的项目中受益、都有获得感。省老年人体协创办的“乐天•夕阳红”科学健身网站和《乐天》简报,将围绕“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开设专栏、专页,进一步加大健身项目和科学健身养生知识宣传的力度。
五是探索、建立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的激励机制。鼓励健身项目创新,尤其是适合老年男性参与的健身项目创新,鼓励健身项目管理创新,鼓励基层开展“特色项目之乡”创建活动、实施健身项目专项管理。为加强省老年人体育节内涵建设,进一步打造活动品牌,提升品位,从今年起设立“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优秀组织奖”和“展示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奖,对省老年人体育节期间组织工作成绩显著和积极参与的市和行业(系统)老年人体协给予表彰奖励。
六是积极探索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促进产业发展的路子。力争在老年人体协有形、无形资产开发利用和老年体育旅游与对外交流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江苏省老年人体育协会
(责任编辑: 于红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