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是全国首个被命名为“全国健身球之乡”的县市,通过努力,又于2013年获 “全国气排球之乡” 称号,今年正在争创“全国柔力球之乡”,争取年内实现全国老体协“三大球”的“国字号”大满贯。
在当前老年体育健身项目不断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健身球操运动被边缘化并走向式微,这就既要有开放的心态,欢迎老年人有更多的健身项目选择;又要有积极的态度,做好常态化下的健身球操运动。从我们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
一、常态化的立体式培训,是最有效的途径
把多层次、立体式的培训常态化,可以使新套路得到及时推广,可以使健身球操普及到广大老年人,更重要的是常态化的培训可以使大家形成惯性,继而形成习惯,自然而然地就会把打健身球操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要常态化,县市老年体协和健身球操专委会就要把参加上级培训、组织本级培训、落实乡村培训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
1、抓住机会,积极派人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
上级组织的培训,可以更新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能力,对于提升健身球操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凡是上级组织的健身球操培训,无论是老体协举办的还是体育局举办的,我们都尽可能多地派出人员参加培训。
去年上半年,我们选派2名骨干,参加了浙江省健身球操新套路的培训;下半年,安排2名一级裁判参加全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在建德举办的健身球操教练和裁判员培训班,并选派3名骨干参加省老体协举办的国家一级裁判员培训。今年我们又派员参加了省组织的全国健身球操规定动作(男子第11套)和浙江省规定动作(采茶舞曲修改版)的教练员培训班,还将派人参加在山东滨州举办的全国教练和裁判员培训班。
通过培训考核,现全市有国家一级裁判6人,二级裁判53人,三级裁判111人,三级教练员821人,他们是我市健身球操发展的最重要的骨干力量。
2、每年不间断地组织市级培训
培训1个教练,可带动一大片,甚至带动1个村。所以,我们把培训、推广、普及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推广健身球16年来,市里举办培训班30期,平均每年二期,负责培训到镇乡街道骨干;镇乡再负责培训到村。
去年4月下旬,浙江省老体协举办了新编采茶舞曲健身球操的培训。回来后,我们马上组织了20名骨干进行培训,紧接着,又在5月中旬,举办全市的浙江省第二套(新编采茶舞曲)健身球操和第四套益寿操(双球)培训班。全市19个镇乡街道和系统均派人参加了培训。原要求每个镇乡街道和系统各安排3—5名人员参加,实际参加培训人员达160多人,大大超过预期。专委会事先培训的20名骨干,在这次全市培训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今年4月18日,我市已组织全市性的培训,培训推广全国健身球操规定动作(男子第11套)和行进式健身球操,参加培训人员156人。
3、镇乡村落实专人抓培训
我们在各镇、乡、街道成立健身球分会,村一级设立辅导员,形成了市、镇、村一个完整的组织网络。各镇乡街道聘请一名热心健身球的人为联络员,具体负责健身球工作,成为市健身球操专委会的得力助手和联络村辅导员、教练员的桥梁与纽带。
对三级健身球组织的成员,我们做到“三有”:即有分工、有任务、有奖励。除召开经常性的工作会议以外,专委会每年年底都要召开总结表彰会,在市、镇、村三级健身球组织成员中评出10多名突出贡献奖,进行奖励。
现有镇村级辅导员309人,镇、村举办培训1115期,47500多人次。如去年市培训回去后,各镇乡街道先后组织了培训,培训人数4000多人,其中有近半是新的年轻队员。其中横店镇先是组织培训了238位村级教练,接着各村又培训到人,在此基础上,镇组织了65个村1600多名老人参加的大型新编采茶舞曲健身球操展示表演,以巩固培训成果。通过去年的培训,新编采茶舞曲健身球操已在全市得到推广,并将作为今年全市健身球操年赛的规定项目。
二、常态化的多形式交流展示,是最有效的载体
把多层次、立体式的交流比赛常态化,可以使健身球操爱好者们在平时有一个期盼,有一份念想,也可在普及工作中有一支示范队伍,同时,在同台竞技中,大家可以通过彼此的观摩交流取长补短,提升水平。
1、参加上级比赛取得好成绩
去年我们组队参加了全国、浙江省和金华市等各级老体协举办的老年人健身球操交流活动。其中,在金华市第五届老年运动会健身球操比赛中,我市女子队、男子队包揽了本次比赛的全部第一名,并获评“创新编排奖”。
参加浙江省第二届体育节老年健身球操比赛,获得女子规定套路和双人自选套路两个第一名、女子团体自选套路第二名、男子双人自选套路第三名,并获得团体自选套路最佳创编奖。
11月份,我市作为“全国健身球之乡”的代表参加了在建德举行的全国老年人健身球操交流活动,获得优胜奖,并收获最佳编排奖、最佳表演奖、创新节目奖、规定套路优胜奖、自编套路优胜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等所有奖项。
我们还选派了白云街道、江北街道两支队参加“大成杯”全国中老年健身球操邀请赛,均获金奖和最佳表演奖、最佳创编奖。
2、市内交流比赛年年办
每年举办一次全市性的健身球操比赛已成惯例。去年,我们举办了“雅溪杯”全市健身球操比赛,来自全市各镇乡街道和系统的22支队伍、300多名运动员和教练员,齐聚城东街道雅溪村,同台竞技、同场比赛。比赛项目为第四套益寿操(双球)和自选套路(或第十套规定套路)。经裁判评分,评出一等奖8个 ,二等奖8个,三等奖 6个。虽然当天天气炎热,但队员们依然精神饱满地参加比赛,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体现出“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精神风貌
今年,我们将于9月份举办“虎鹿杯”全市健身球操比赛,比赛项目为省第二套(即新编采茶舞曲)、自选套路和创新套路,各镇乡街道和系统都将派队参加。有关比赛的时间、地点等都已落实,预通知的文件也已下发。
3、大小型展示表演经常有
去年9月中旬,我们在横店镇举行了有1600多名老人参加的、规模盛大的健身球操展示活动,来自65个村的队员集体表演了“采茶舞曲”健身球操、双球益寿操,还展示了男子健身球操、行进式健身球操等节目。市老体协及各镇乡街道老体协负责人参加了观摩活动。
我们还组织开展了10次送文体下乡活动,到乡镇农村巡回展示,健身球操是其中重要内容,既活跃农村的体育健身活动,又便于健身球操爱好者就近观摩学习。下半年,我们又组织老年体育小康示范村带健身项目进横店影视城景区,进行集中展示表演,互相交流观摩。
各镇乡街道村及各企事业单位每当国庆、元旦、重阳等节庆时节,或举办重大庆典活动,或农村老人贺寿等等,都会邀请健身球操参与展示表演活动。
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展示交流活动,牵动了老年人的心,进一步激发了老年人的运动热情。
三、常态化、接地气的创新,是最有生命力的
创新是健身球发展的生命。我们的创新有三个目的,一是为了普及,二是为了吸引人,三是为了提高。
1、为普及,创编了4套简便易学、便于推广的套路
东阳是县级市,有80多万人口,既有接受能力强、健身球操基础好的少众人群,又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其中还有3个山区乡镇。因此,要全面普及,创新就必须是接地气的,是受农村特别是山区中老年群众欢迎的,这就需要创新编排简便易学、便于推广的套路。否则,到她们家里请也请不来,理由就是“太难学”。为此,我们自己创编了益寿操第一套、二套、三套、四套,音乐和套路都易懂好学,这样,就把健身球操推广普及开了。现在,市里组织健身球比赛,我市最远的山区乡都派队参加,去年还获得了一等奖。
2、为吸引人,设立创新年,召开研讨会,发动全员创编“接地气”的套路
健身球操运动要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推出受中老年人欢迎的套路。因为中老年人的兴趣和爱好总要随着时间推移和生活变迁而转移,一成不变的套路,难免让人生厌,这就需要让创新成为常态化。去年底,我们专门成立了创新领导小组,确定今年为创新年,并召开了创新研讨会,发动广大健身球爱好者一起来创新编排“接地气”的套路,年底进行评奖。
3、为提高,用措施引导,创新“高大上”的自选套路
我们规定,凡是市里组织的比赛,有创新自编套路的都适当加分,即规定动作讲标准,自选动作比创新;每年还对创新方面做得好的教练进行奖励。今年,我们又决定全市性的年赛另设创新项目,进行评选奖励。
市老年体协与健身球专委会每年在创新编排自选动作节目上的投入也比较大。我们通过每年组织全市性的比赛,把选拔出来的队推荐参加上级比赛,也获得良好的成绩。其中获金华市第一名12个队,省一等奖10个队;先后组织32个队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得最高奖有26个队。
四、加强健身球操组织队伍建设,是活动常态化的保证
为了加强健身球操专委会和基层的组织队伍建设,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每年评选健身球操工作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二是每年组织一次短途旅游活动,邀请家属参加(适当补贴),以增加感情交流,增强凝聚力;三是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晴天还是下雨,只要基层有需求,我们都做到有求必应,送培训、送技术上门,及时为基层排忧解难。
我市健身球操专委会是不收取会费的,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平时工作靠的是大家的奉献,但成员们视健身球如生命,对健身球热心、操心、齐心。正由于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团队,才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好成绩。
总之,在新常态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抓好多层次的培训普及、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展演活动、不断创新推广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健身球操新套路,健身球运动一定能够蓬勃发展,健身球操运动之树一定能永葆常青。
浙江省东阳市老年体协
(责任编辑: 于红立 )